媒体平台对姜萍的报道走向了疯狂,不信?请看从媒体报道、热搜上找出来的这些表述句子:

1、姜萍的姐姐在连云港打三份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2.姜萍的父亲现在在村里做保洁员,参与禁止焚烧秸秆的巡逻,村里给他一个月900多元的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姜萍从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数学天赋就显现出来了;

4.“欢迎来浙大!”不少高校向17岁天才少女抛出橄榄枝,她上中专是因为偏科?当地村支书回应(某新闻标题);

5.实探“数学天才女孩”姜萍故乡:广场展示她巨幅海报,学校吸引众人来打卡;(某新闻标题)

6.不是大学选姜萍而是姜萍选大学。(某网红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萍的姐姐在打工可信,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怎么得出来的?一个女孩子每天都这么干会出事的!

姜萍的父亲仅以“保洁员”为生吗?这是事实还是在“美化”?如果姜萍的父亲仅以补贴的900元养家糊口,比贫困户还贫困呢!

姜萍的“数学天赋”在四年级就显现出来了?这是谁发现的?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小学生数学考试常常100分,那有数学天分的孩子多如牛毛!

大学有既定的录取程序门槛,一般看高考总分,姜萍梦想的大学真愿意破坏“规矩”吗?

现在,还没有大学敢破坏“潜规则”!哪些大学白纸黑字写出向姜萍“抛出橄榄枝”?竟是无中生有、乱捏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看上面新闻的标题、材料,此类新闻根本不是在追踪事实真相,而是在追踪流量,博人眼球,误导缺乏判断能力的大众。

如果报道材料不是本人亲口说的、官方白纸黑字写出来的,媒体以村民嘴或网红嘴为掩护写进行报道,这是在造谣!

媒体如果连“尊重事实,客观报道”、还原揭示真相的底线都不守,如此把姜萍架在火上烤,是不是有些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