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小编直奔主题:华南农业大学不是211,而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虽然“985”和“211”的概念十分深入人心,但实际上它们已经是“过去式”的概念。如今,“985”工程和“211”工程早已被统筹为“双一流”建设。而华南农业大学不仅是双一流高校,还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唯一一所农林类高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激烈的“双一流”争夺战中,华农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自然有着能够让人信服的原因。小编经过了解发现,该校的科研实力绝对是其能够入选的理由之一。

举例来说,最近正是食用荔枝的好时节,我们能够享受到新鲜的荔枝,或许就是“沾了华农科研成果的光”。众所周知,荔枝美味,但保质期很短,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就味变,传统的保存方式(果篮或泡沫箱放冰)最多只能让荔枝的保鲜期达到15天左右。所以,荔枝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得解决保鲜问题。而华农科研团队在高科技的加持下,让荔枝变身“睡美人”,用液氮速冻工艺,解决了这一难题。

据悉,广州鲜汇冷冻技术有限公司根据这一技术2023年生产了180吨的“冻眠”荔枝,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实现产值500多万元,2024年预估产值将超过2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大豆在我国的日常生活中用途也十分广泛,光是“粮油兼用”就能看出它的不可或缺性。在大豆研究上,华农多年来都走在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华夏10号”的研究成果让大豆在南方的大地上喜获丰收,为我国摆脱对大豆进口的依赖贡献了华农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获得了广东省科学进步一等奖

华农的科研贡献当然远不止于此,在今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2024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名单中,华农就有4个主导品种和10项主推技术上榜,包括井岗红糯、华春12、香稻增香增产栽培技术、桑树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一体化技术等等。可以看出,华农是真真正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着“接地气”的、高精尖的诸多成果,华农也获得了来自国家层面的极高表彰,比如份量十足的国家三大奖。据悉,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全覆盖

正文开头我们提到,华南农业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而在科研方面有突出成就,正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之一。

华农在科研上能有如此成果,就能证明该校顶尖的学科实力。如果还需要更加直观的证据,那么我国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名列其中就是最好证明;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ESI学科最新统计数据中,华农也有13个学科保持前1%,2个学科继续保持全球前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各大平台,经常有人问:“华南农业大学是211吗?是双一流吗?”而本文大致讲述了华农能够跻身进入“双一流”之列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双一流”的评价指标是非常复杂和多元的,所以可想而知,华农一定还有着许多尚未了解到的“过人之处”,值得我们去慢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