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瑞联新材属于比较能“折腾”的一类。

短短一年间,从《追热点的瑞联新材:路过新冠药、旧爱锂电池,和新欢光刻胶》到《瑞联新材“消失的”实控人》,瑞联新材业务赛道频繁转换、募投项目出现延期,曾引发外界诸多质疑。

上个月,瑞联新材又发生一件大事:前三大股东准备离场,拟由青岛国资接手控制权,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国资麾下一员,《48亿市值科创陕企“投身”青岛国资?》亦曾有过详细观察。

但这还没完。这个月,这家刚刚拟“易主”青岛国资的陕西科创板企业,再获日本OLED终端材料巨头抛出橄榄枝,要一起做一番新事业......

合作方为日本能源巨头

日前,瑞联新材(688550)宣布拟对出光电子材料(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出光电子)增资7639.84万元,完成后将持有20%的股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瑞联新材公告

出光电子背景不小。其隶属于有超百年历史的日本能源巨头——出光兴产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出光兴产),该公司创建于1911年,以石油开采冶炼起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日本第二大石油公司,在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中,出光兴产排名第221位。

出光兴产还有一个身份是OLED材料供应商,其OLED蓝光主体材料在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2018年4月,出光兴产迈入中国,在成都高新区设立出光电子。这是出光兴产在国内唯一一家、全球第三家OLED发光材料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55亿元,预计年产OLED发光材料12吨。

据红星新闻,出光电子已于2020年底竣工投产。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466.51万元,净利润 844.39万元,总资产1.97亿元,净资产9621.17万元。公告透露,出光兴产还拟将其在中国的大部分OLED材料业务转移至出光电子。

双方的合作方式是这样的。在过渡期内,出光兴产应支持、帮助合资公司与中国客户签订OLED材料业务相关的供应协议、促进OLED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出光电子向出光兴产支付佣金。

分工上,出光兴产侧重出技术,瑞联新材则侧重“跑市场”:由出光兴产协助组建独立的研发团队,并将授权合资公司在中国或其他特定地区使用出光兴产的专利用于特定OLED材料的生产、销售,瑞联新材则为合资公司的生产提供支持,包括开发生产工艺、提供OLED材料相关的技术、专有知识等。

作为回报,出光电子将会把OLED材料的生产外包给包括瑞联新材在内的制造商。

另外,出光兴产及瑞联新材应协助合资公司成立独立的营销团队进行中国客户开发。在合资公司实现自己的OLED材料销售能力之前,协助合资公司与中国客户之间的销售、交易和沟通。

公告还提及,合资公司在交割日之后就OLED材料业务开发的任何专利均归合资公司所有。若瑞联新材参与了上述专利的研发,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有权免费使用该专利并向其关联公司进行再许可。

瑞联新材证券部人士记者表示,后续不排除继续增资扩股的可能。

为什么是瑞联新材?

背靠出光兴产的技术和渠道,出光电子算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正常经营的话稳赚不赔,因此股权也一直被出光兴产捂在自己怀里,由其完全控股,属于外商独资公司,为何此时选择释放股权?

出光兴产官网披露的公告显示,希望利用双方优势,以高品质、有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使用中国产构件的当地企业的采用率,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还将在中国国内构建从研发到制造、销售一气呵成的事业体制。简而言之,就是希望提高本土化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

而这种富贵又怎么轮到瑞联新材?

官网显示,瑞联新材是国内OLED前端材料领域的主要企业之一,经过多年与Idemitsu、Dupont、Merck等全球前列OLED终端材料厂商的紧密合作,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实现OLED材料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产品实现了对发光层材料、通用层材料的全覆盖。

2023年,瑞联新材营业收入约12.08亿元,同比减少18.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4亿元,同比减少45.57%。

记者注意到,瑞联新材深耕日本市场超过十年,积累的优质客户和良好口碑,或是本次入股的关键。

据悉,瑞联新材是出光兴产OLED升华前材料的战略供应商,早在2013年1月就签订了销售框架协议,到现在已合作超过10年。2017年,出光兴产还位列瑞联新材第四大客户,当年销售金额4983.76万元,占总金额6.93%。

另外,虽然地处内陆的西安高新区,瑞联新材却是一家实实在在的“国际化”公司。2023年公司海外业务8.04亿元,是境内业务(4.04亿)几乎两倍,且海外业务39.20%的毛利率也显著高于境内(27.19%)。

日本就是公司出海主阵地之一。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日本市场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54.34%、43.64%、40.58%,远超德国、韩国、境内收入,为第一大市场,积累的日本中村、Chugai、JHC、大冢制药等一批优质客户。

不光是显示材料行业,瑞联新材的药物CDMO、光刻胶单体产品的主要客户也大多集中在日本,公司已在日本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并聘请当地医药行内的人员拓展业务,聚集了丰富资源和商业口碑。

杀入国产化OLED终端材料赛道的可能?

当下,中日韩厂商正在开启新一轮OLED角逐。

据悉,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基于电致发光的第三代显示技术,相比传统LCD(液晶显示屏),其具有更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发光效率高等优势,但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等问题亟待攻克,导致其主要在高端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中率先铺开。

而瑞联新材位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有机发光材料,其直接决定了面板的发光特性,同时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

不过遗憾的是,瑞联新材乃至中国在全球OLED发光材料产业链中,并不算强势,高端主要市场仍由外国公司占据。

按照生产阶段划分,OLED材料包括中间体、前端材料、终端材料三大类。其中,中间体、前端材料(粗品)的合成提纯较为简单,进入门槛较低,包括瑞联新材在内的大部分国内厂商主要处在这个阶段;

而终端材料则技术、专利壁垒较高,长期被国外垄断,进口依赖严重,鲜有国内企业难以进入该细分市场。主体材料方面,美国陶氏在红色主体材料上拥有核心专利,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德国默克在绿色主体材料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出光兴产在蓝光主体材料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出光兴产官网

对于产业附加值较低的瑞联新材来说,能够“攀上”全球知名终端材料生产商,意味着率先杀入国产化OLED终端材料赛道的可能。

瑞联新材亦在公告称,此次交易有助于公司和客户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公司OLED业务从升华前材料向下游OLED终端材料领域延伸,逐步完善产业链条。

据瑞联新材董秘办人士向记者确认,合资公司主要生产的就是OLED终端材料,但不一定只生产蓝色。

对于如何继续向终端材料延伸,上述人士表示,“初步还是以技术合作的方式”。记者追问公告对合资公司的技术情况不太明确时,对方表示:“不是很明确,就是不能再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