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卷的保存、扫描、阅卷,能感觉到工作人员、老师都非常细致严谨。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给分有理,扣分有据’的评判标准。”6月15日上午,参观完西北师范大学高考评卷现场后,考生家长陈培林告诉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考试评卷的智能化为评卷公平加上了“双保险”。

2024年高考已经结束,评卷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主观题怎么评分,如何保障评卷工作公平公正?6月15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邀请考生、家长和新闻媒体代表走进西北师范大学高考评卷点,探访评卷现场,了解评卷流程,现场见证高考分数的“诞生”。

“当前,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入试卷评阅阶段,开局良好、进展顺利。”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程跟锁介绍,评卷工作已于6月10日全面启动,6月13日试卷扫描工作已全部完成。

今年,甘肃省普通高考评卷继续实行网上评阅,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三所高校承担非选择题评卷任务。

全省共有1822人参与评卷工作。每天早上8点半,全体评卷人员已各就各位,开始新一天的评卷工作。同时忙碌起来的,还有负责数据采集的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等。

记者看到,评卷现场实行封闭管理,由武警战士和安保人员站岗24小时值勤,有严格的人员管理和实时视频监控等制度。进入现场要经过层层检查,包括入口处盘查、校验身份,通过安检门、手持安检设备的检查等。所有评卷教师和工作人员一律凭工作证件出入评卷现场,不准携带电脑、手机、相机等进入评卷场所,手机、水杯等必需品放在规定地方,统一集中管理。

“在正式评卷开始前,我们要召开高考评卷工作会议,认真总结梳理往年评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对今年评卷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特别就评卷安全、教师选拔和试卷评阅等工作做了详细安排,对答题卡的回收、保管、扫描等工作进行布置。”程跟锁介绍,为确保评卷质量,省教育考试院坚持优中选优,精心遴选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且当年无子女或直系亲属参加高考的教师参加评卷工作。

今年,西北师范大学承担首选科目为历史类考生的语文、数学、外语(英语及所有小语种)科目及历史、思想政治、地理科目非选择题网上评卷任务。

为做好此次评卷工作,西北师范大学前期召开评卷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抽调评卷教师775名、其他工作人员40余名,保质保量完成高考评卷工作。

“评卷过程中,我们构建了小组长、题组长、学科组长、评卷质量监控组四级监控体系,遵循‘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当,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卷原则,确保高考评卷工作客观准确公平公正。”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常国涛介绍说,评卷质量监控组坚持对每个学科组评卷教师每天的评卷数量、吻合指数、自评指数、有效度、综合评价、标准差等评卷指数进行实时监控,各学科组也重点监控评卷教师的评卷进度和评卷尺度把握情况,做到不错评一题、不漏给一分,实现工作进度服从于评卷质量的要求。

“在今年高考评卷工作中,甘肃省还实行人工智能辅助评卷。”程跟锁补充道,就目前评卷情况来看,人工智能辅助评卷,一定程度提高了评卷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了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还为评卷教师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反馈,进一步保证了评卷工作的公平公正。

不仅如此,各学科评卷组强化复查程序,对试评、正评、合分、复查的每道程序均进行100%复核,保证评卷给分科学、准确,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考生和每一份答卷,确保考生应得的每一分都“颗粒归仓”。

“作为一名学生代表,我有幸参观高考的评卷流程。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再看到评卷教师认真评卷的场景,我感觉自己多年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公平公正的对待。”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生、高考考生张宇翔说。

据介绍,今年甘肃省高考评卷工作预计6月23日结束,拟定于6月25日向社会公布各批次、各科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届时,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教育考试招生机构将安排专人为考生提供成绩核查服务,查询结果由县(市、区)考试招生机构答复考生本人,消除考生对高考成绩的疑虑,坚决维护考生合法权益。(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郑芃生 通讯员 王建蓉)

作者:郑芃生 王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