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技术再出“王炸”:发动机热效率最高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最低2.9L、综合续航2100公里。这组“令人发指”的数据一出,全球汽车最低油耗记录被刷新,中国插混技术再一次站在了全球之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8日,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技术,首次搭载此技术的两款车型 秦L 参数 图片 ) DM-i、 海豹06 DM-i 同时开启上市和交付,低至9.98万元的起步价引发业界地震。姑且不论这两款车的价格对市场的冲击打,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出现意义重大,不仅重新定义插混技术新标杆,还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全球插混汽车37.5%出自比亚迪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一经发布,之所以震惊业界,是因为其不仅刷新全球最低油耗记录(最低百公里亏电油耗2.9L),也突破了行业续航极限(满油满电综合续航最高2100公里),重新定义了插混技术天花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比亚迪在插混领域的王者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21年的沉淀。

比亚迪是最早布局插混的车企,从2003年进入造车行业开始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插混技术。2004年,比亚迪推出首款纯电动概念车,并在当年的北京车展展出。5年之后,即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一代插电式混动系统,在那个中国汽车工业才刚刚起步、大部分本土车企还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年代,第一代DM技术的出现可谓一鸣惊人,推动了整个混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比亚迪的插混技术之所以能够遥遥领先于其他汽车厂家,甚至比一直在研究混动技术的丰田和通用还超前,要得益于其自主研发的电池技术。在其他车企还在试验使用镍氢电池甚至更古老的铅酸电池时,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就凭借低成本、高容量、高安全性的优势脱颖而出,这也是后来比亚迪“刀片电池”能够一鸣惊人的原因。

(比亚迪第五代DM-i以电为主动力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第五代DM-i以电为主动力架构)

此后,比亚迪陆续推出了第二、三、四代DM技术,逐渐奠定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王者地位,特别是第四代DM-i的诞生,让中国品牌的车辆油耗进入了3L时代。难得的是,在相同的配置和性能下,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售价能够与燃油汽车基本持平,将电池研发成本控制到了极致。从第一代到第五代DM,比亚迪始终引领插混技术发展,不仅是最早研发、最早量产、最多迭代的汽车厂商,也是应用最广、口碑最好的品牌。

截至目前,比亚迪插混车型累计销售超过360万辆,超过了中国市场第二名到第十名厂家的销量之和,稳居全球第一。全球每卖出4辆插混车型,就有3辆是中国品牌;而中国每卖出2辆插混汽车,就有1辆是比亚迪。也就是说,在全球插混汽车销量中,有37.5%出自比亚迪。

在比亚迪的引领下,中国插混成为全汽车技术的主流路线,一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所言:“世界最先进的插混技术都在中国,全球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

02第五代DM-i加快推动车市油转电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当下国内外纯电汽车销量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有望以插混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中国汽车市场油转电进程。

最近几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新能源车市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2017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还不足百万(77.7万辆),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逼近千万(949.5万辆)。然而,随着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成熟,新能源汽车明显放缓增长步伐。

2021年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分别约为160%、93%、38%,而今年1-5月,这一数据继续下滑至32.5%,也就是说,以纯电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在步入成熟期后开始进入了阶段性的发展滞缓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两度突破50%之后(在4月前两周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之后,5月第三周,新能源汽车终端上险渗透率也录得50%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在短期内很难继续获得类似以往的快速增长,如何缩短发展滞缓期,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加快油转电进程,是当前整个行业思考的问题。

如上述所言,蓬勃发展的插混汽车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希望,尤其是刚刚发布的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以优异的油耗、续航和热效率数据刷新插混技术“天花板”,让插混汽车以更出色的性能表现契合市场需求,助推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滞缓瓶颈,进一步加速中国汽车市场“油转电”,同时也给一种同行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共同推动插混汽车市场的崛起。

03有望引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革命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不仅对中国车市油转电发展有重要意义,还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革命,尤其是对电动车发展相对落后(相比中国市场)的欧美地区而言,影响更甚。

(比亚迪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

以纯电为主导政策的欧洲,因多国电动车补贴退坡,加上一些国家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纯电汽车销量近期出现倒退趋势。今年3月,欧洲31个主要国家电动汽车销量出现20个月来首次下滑。在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德国,电动汽车销量今年前两个月更是连续出现负增长。

在美国,受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政府补贴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和油价回落等因素影响,当地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热情也开始消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降到了2.6%。美国两大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和Lucid Motors都在当地面临着市场压力,并不约而同采取了大规模裁员的措施。

插混汽车的快速发展给跨国汽车巨头们带来了新的启发,包括BBA在内的传统车企陆续表态看好插混市场。然而,由于欧美市场以往对插混技术和车型缺乏关注和重视,主机厂在插混领域的技术沉淀和成本控制都不具备优势。

在产品布局上,“欧洲工业将插混车型的定位在高端车型,你找不到小型插电式城市汽车,也找不到像 Mini Countryman、Renault Captur 和 Jeep Renegade 这样的(紧凑型)SUV。”汽车行业资讯公司JATO的分析师Munoz 表示。由于中低端可供选择的插混车型较少,当地用户的需求根本无法得到满足。

在成本控制上,中国制造成本较之欧美大约低20%-30%,比如,中国最畅销的插混车型 比亚迪宋 PLUS DM-i,起步价为12.98万元,同为紧凑型SUV的福特 翼虎 插混版,海外售价超过30万元人民币,在比亚迪宋PLUS DM-i面前毫无竞争力。

虽然欧美本土车企如今陆续开始布局插混产品,但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水平仍有待提高,短期内很难复制中国的竞争力。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插混技术和产品,正好填补了这一技术短板和市场空白,为欧美插混汽车市场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被称为史上最强插混技术的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出现得正逢其时,有望给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新一轮革命,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