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06月17日,《学习时报》第7版“综合·经济”头条刊发稿件《校市合作共谱云南大关乡村振兴新篇章》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高考本科上线率由13.86%提升至22.08%,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速达19.2%,成功实施首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这份耀眼成绩单背后,是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帮扶携手在乌蒙山区创造的华丽蝶变。

大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2015年统计贫困发生率高达29.11%,因其险恶的自然地理环境,大关县先后位列乌蒙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名录,在滇东北这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像大关县这样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昭通市还有8个。实现全面脱贫后,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滇东北乌蒙山区,面对“山区、贫困、民族、多灾”四位一体的自然地理环境,如何彻底摆脱产业基础薄弱、教育水平低下和贫困绑定的发展劣势,仍是一个困扰当地干部群众和帮扶干部的难题。

2021年以来,作为云南省大关县的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部协作帮扶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上海市在当地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创新帮扶方式,持续深化教育、医疗、产业协同帮扶力度,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由“点对点”结对帮扶到“校市合作”协同帮扶的新路径。

携手教育帮扶点亮希望之光

“希望在贫困地区像钻石一般珍贵,而教育则是点亮希望之光的最好火把”,这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上海帮扶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后达成的共识。2021年以来,上海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大关县一中、复兴一中、翠华镇中学等,累计派出20名帮扶教师,为大关县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管理、教学模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则积极使用校(院)帮扶资金,投入120万元优先为上海帮扶的2所中学建设了英语听力口语标准化考场,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助力受扶学校“软件+硬件”双提升。

在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帮扶团队共同谋划下,遵循“更新理念、健全制度、帮带师资、完善设施设备”主线,教育帮扶团队建立了“三全”(全员导师制、全员宿管制、全程课管制)、“四定”(定点、定时、定员、定责)等教学管理制度,以“1+ N”带培措施,开展师徒结对、团队带团队、组建工作室等方式,全链条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教师队伍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提升,为受帮扶学校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3年来,受帮扶学校“四个明显提升”的目标取得阶段性进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上海市帮扶团队还以“校市合作兴教助学”形式,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帮扶教育事业,动员北京、上海各界在教育方面捐资捐物620余万元。组织教育帮扶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及“送温暖”工作,“零距离”接触和帮助大山深处的学困生及他们的家庭,让更多深山的孩子感受教育的温暖与力量。

携手医疗帮扶护航群众健康

“非常感谢陈医生为我奶奶做了手术,大大减轻了老人家的痛苦”,从大关县人民医院康复出院的徐奶奶家属连连道谢。2023年9月11日,来自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普外科的专家,带领大关县人民医院外科团队为81岁高龄患者徐奶奶成功开展了大关县首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填补了大关县普外科多年来的空白。

2023年8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积极沟通和推动下,上海市决定进一步加大对校(院)定点帮扶县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力度,在既有援助医生的基础上,新增10名上海医疗专家到大关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增加设施设备,解决帮扶专家开展新技术所需设备的短板问题。医疗帮扶团队累计开展手术1208台次(三四级手术244台次);开展健康义诊、下乡巡诊服务70余场次,服务群众16000余人次;指导县人民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9项,突破了乳腺癌、直肠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根治术等大关首例手术26例,让本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治疗。新技术服务患者900余人次;参与处置疑难重症患者941人次,患者满意度由81%提升至92%,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天团医疗帮扶队”。

日常坐诊外,帮扶团队还以定期在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坐诊和选定卫生院医务人员跟班学习等方式,辐射带动县、镇、村三级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初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护一方群众健康。

携手产业帮扶带动群众增收

“如果不是党校的影响力,不是上海长期援滇,我们的信心也不会那么足。”一个春日,大关县博创农业负责人正在石灰村实地查看冷凉蔬菜生长情况时说道。2023年5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完成新一轮挂职干部轮替,根据帮扶工作需要,玉碗镇石灰村成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新的挂联村。以此为契机,“山高石头多,地无三尺平”的石灰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石灰村呈现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冷凉蔬菜品质远近闻名。但受地形条件和技术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小、散、弱特征明显。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上海帮扶团队共同谋划下,石灰村确立了以提升蔬菜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为核心,建设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思路。采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模式,以村集体公司为主体统一流转零散土地,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邀请农科院专家担任技术指导,引入上海市闵行区龙头农业企业具体承接蔬菜基地建设。在帮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建设果蔬集散中心及电商销售直播间,实现了一体式分区分拣、规模销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政治优势,上海的资金、市场优势,在石灰村联合联动起到了1+1>2的作用。”上海驻当地挂职干部介绍。2023年石灰村已正式挂牌成为上海蔬菜外延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由70余亩计划扩展至300亩,预计带动全村脱贫户及监测对象94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昔日“石灰村”正在稳步实现“蔬菜村”的蜕变。

蔬菜产业之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上海帮扶团队还携手推介大关重点发展的筇竹产业,助推筇竹家具等文创优品进入上海宝龙美术馆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茶室,持续扩大筇竹产业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如今的昭通大地上,活跃着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保利集团、五矿集团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上海市闵行区、普陀区、松江区等的370余名帮扶干部、专家。以“校市合作”为典型的定点帮扶和东西协作协同帮扶模式,也正在走出大关县,如乌蒙山区的星星之火,逐渐开出燎原之花。我们坚信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帮扶干部的青春、智慧和汗水共同浇灌下,滇东北这片热土必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周勇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管理处二级主任科员,挂职云南省大关县翠华镇田坝村党总支副书记

来源 /学习时报 周勇振

监制/ 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李建芹 编辑/严家佳

投稿/822996965@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告:即日起,“ 微昭通 ”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