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孙易

近年来,江西省德安县磨溪乡着力打造“党建+乡贤”基层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组织引领、乡贤发力、群众受益”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乡贤之家

“稻蛙养殖基地、道路硬化、路灯安装项目要持续推进,为水梨文化节特色文艺节目积极出谋划策……”走进磨溪乡磨溪村乡贤协会办公室,只见协会会长魏建忠正专心致志地伏案记录着近期待办的诸多事宜。

磨溪村乡贤协会是磨溪乡成立的第一个村级乡贤协会,磨溪乡坚持党建引领,按照“有品德、有威望、有见识、有能力、有成就、有公益心”六有标准,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弘扬乡贤文化为主线,广罗乡贤人才;以“党建主位,乡贤补位”为原则,围绕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的需求,结合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引导乡贤积极做好乡村发展“参谋员”、争资争项“协调员”、为民办事“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目前,全乡9个行政村依托基层党组织均成立了乡贤协会,共吸纳乡贤会员135人,其中老干部13人、老党员28人、老教师25人、企业家8人、退役军人35人、致富带头人12人、在外人士14人。

“退休后总想为家乡发展再加把柴、添把火。看到乡村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干起来更有动力!”磨溪乡乡贤协会通过编写乡贤理事会工作方案、章程等规章制度,修建乡贤调解会议室、乡贤文化馆等功能场所,推进乡村综合治理更加有序高效开展。

坚持人民主体参与乡村治理

“二房桥头和水沟垅桥面均已被淹,大家千万不要为了省路,冒险淌水过桥。目前湖塘水库水位形势十分严峻,请大家高度警惕,特别关注夜间水情。”今年5月,面对持续强降雨天气,乡贤们第一时间开展预警宣传工作,通过电话、微信、入户走访等方式将气象信息及时通知到群众,广泛宣传普及避险知识,提高群众防汛意识警觉与防灾自救能力。同时针对危险区域群众,上门做思想工作,提前进行转移疏散。

“党建+乡贤”模式拓宽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破解了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事多人少、服务群众鞭长莫及的难题,使乡村治理有了多元融合的空间。除了冲锋在防汛抗旱一线,乡贤们还主动参与征地拆迁、土地整改等中心工作,及时协助处理网格内群众投诉、问题隐患等“网格事件”;采取敲门入户、集中宣讲等形式,深入浅出讲解民法典、反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养老诈骗等法律法规知识;自发筹措资金连续三年国庆期间奉上舞蹈、歌曲、戏曲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体,关爱高龄老人……

“乡贤们从农村公序良俗的‘老理’出发,结合时下政策的‘新理’,我们都很愿意听并支持各项工作。”磨溪乡乡贤协会通过搭建乡村治理平台、构建调解网格体系、注入普法宣传活力,真正做到和事更有方、同心赴善治、引领文明风。

坚持共建共享助力乡村振兴

“乡贤作为扎根乡村社会土壤的能人善士,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磨溪乡党委副书记许蒙蒙如是说。

近年来,磨溪乡着力把乡贤人才资源打造成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引导乡贤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曙光村黄小平创立集粮食育秧、烘干、加工、储存为一体的九江讯丰农业有限公司;磨溪村张瑜依托“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发展稻蛙生态共生综合种养;五星村付义春用38个大棚种植平菇、香菇、木耳等菌类,探索现代化菌棒生产技术,形成流水线生产作业模式;磨溪村熊继东、熊继北兄弟创建磨溪白茶产业基地,主动吸纳全村26户脱贫户为白茶合作社社员,供脱贫户享受分红……在乡党委高度重视下,由乡贤引领的产业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并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奖助学金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巨大鼓舞,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用优异成绩回馈社会。”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乡贤力量对全乡的优秀学子和困难学生进行奖助。2020年至2023年,累计给263名学子发放奖助学金近30万元。优秀乡贤代表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不仅帮助困难学子圆梦,还使得全乡上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审签:郑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