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关乎社会治理。今年以来,夺底街道桑伊社区聚焦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实践“全科社工+全能服务”模式,以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作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的切入点,通过多方式、多制度培育“五强社工”,在基层治理中贡献“小社工”的“大能量”,助推服务效能再提升,切实打通“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后一米”,增强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作风促建设,激活依法治理“内生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拉萨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为指导,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桑伊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坚持把加强管理、促进规范作为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用好“社工通”平台,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值班制度,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推动社区工作者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在严守纪律、改进作风上带头示范、作出表率。

强专业促能力,锻造精准服务“多面手”。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桑伊社区针对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程度低、实践经验不足、理论储备不够等短板问题,定期对社区工作者开展服务能力培训、理论知识测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全科人才”。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高持证社工比例,通过“集中+自学”“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桑伊社区社工队伍以夯基础、提质量为抓手,为推进基层治理打好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组织促执行,赋能创新实践“动力源”。解码与时俱进的“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治理的新鲜血液,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引擎、新支点作用,创新发展与实践,实现新质生产力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社工素质能力提升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桑伊社区通过开办“素能提升班”,每周五邀请各领域能人干将为社工进行培训,组织社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特长;实施“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安排社工依次组织策划主题党日、我们的节日、节庆宣传等各类活动,并及时进行回顾和交流,有效提高社工的活动策划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执行能力。

强措施促服务,蓄力推动发展“新动能”。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两委”固定指导、社工轮流“坐班”服务制度,全覆盖式培养社区工作者成为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全科社工”。通过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培训考核等方式,实现社工的理念塑造和观念更新,在每月考核中纳入群众意见,从而使服务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打造出一支“想服务、能服务、会服务”的社区服务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工作促民心,筑牢堡垒作用“定型盘”。按照“一社工一网格”,定格明责,压实社区工作者的网格责任,在网格长的指导下,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等。同时为社工定制“全能工作包”、设立“补给站”,让社工在开展网格工作时随身携带便民工具、应急医疗包和“全科社工”网格工作登记本,方便提升社工队伍的形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开展“幸福敲敲门”行动,时常关注辖区内的孤寡老幼,主动上门陪伴倾听群众诉求,代理代办民生事项,最大限度解决孤寡老幼生活上的难题,使全科社工从窗口‘解放’出来,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当好“施工队长”,为民服务解难题,实现变“等人来办事”为“主动找事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步,桑伊社区将进一步推进“五强社工”,推进“全科社工+全能服务”模式,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勇于探索创新,把治理与服务、治理与建设结合起来,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模式、新方法,善于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使千家万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