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民晚报报道,第十届欧洲议会选举投票9日结束,10日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党团、中间偏左的社民党党团和持中间立场的复兴欧洲党团分别保持欧洲议会前三大党团地位。但与此同时,右翼和极右翼势力席位有所增加,法国和德国等一些欧洲大国执政党表现不如极右翼政党。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认为,这一选举结果基本符合预期,显示了欧洲各国民众对民生问题的关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右翼声音越来越大,未来欧盟对乌克兰的援助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是否应当继续援乌的争论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内部严重撕裂的主要原因。欧洲一些右翼政党对欧盟继续援助乌克兰的政策持怀疑态度。德国选择党和荷兰自由党等政党很可能在新欧洲议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荷兰自由党最近在全国选举中获胜,并承诺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

这次的议会选举无疑会给欧洲未来的政治社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不少民众为此开始担忧。作为欧盟轴心国的法国,选举结果却有些不尽人意。马克龙当即宣布解散国民议会,那么马克龙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如果他失败了,那么他的对手上任,欧洲未来将何去何从呢?五年一度的欧洲议会选举,这场大型选举活动,让几亿人民齐刷刷选出来了七百多名议员,他们可是手里握着决定权,能决定整个欧盟的法律和资金。

欧盟有独立的宪法,且欧盟的法规跃居各成员国本身的法律之上,成员国的国民在前往欧盟其他成员国时同样享有国民待遇。当然,尽管如此,欧盟仍并非一个真正的国家,它难以灵活调动所有成员国的资源,尽管各个成员国文化相似,但同样存在文化冲突,而纵观历史,成员国之间还多有嫌隙。

随后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得知,欧洲方面极左以及极右两个政党在此次选举中获得的成就,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是有益的。根据相关的报告内容得知,在2019年至2024年之间,极右翼党团“身份与民主”的法国极右翼政客勒庞,在投反对针对我国的相关决议的次数几乎是支持次数的两倍。而德国方面的左翼党派相关议员,在对涉及我国的决议时投出了48次的反对票,仅仅只有9次投的是支持票。

这种欧洲右翼倾斜趋势,必将影响欧盟对华政策。右翼保守立场将推动更多狭隘保护主义举措,给中欧经贸关系带来新挑战。不过,各国利益取向存在分歧,一些国家如匈牙利为维护本国利益,可能在对华问题上另辟蹊径,给中方留下斡旋空间。当然,从长远看,如果欧洲极端化加剧,分裂离析趋势渐显,整体实力恐将遭重创。届时,既不利于美国,对中国亦无太大好处。毕竟这两个集团的较量,需要一个强大的西方对手作为平衡。因此,欧洲何去何从,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根据相关记者前往欧洲地区的统计,在近年来,由于美国的舆论煽动,导致欧洲许多国家的民众,对于中国的快速崛起和贸易发展,感到“焦虑”。也正是在这种情绪的催动下,给了“极右翼”党派发展的机会。所以,在赢得欧洲议会的选举之后,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为了保持并扩大自己在议会中的力量,这些党派可能会加大“对华强硬”态度,在一些关键领域的贸易方面,继续对华实施“禁令”。比如在上个月23日所举行的G7财长会议当中,德法两国就曾被裹挟着在新能源领域继续对华发动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如果欧盟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中国将会采取什么措施?林剑表示,关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中方已多次阐明立场,这起反补贴调查的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欧方在调查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不合规的做法,指控的所谓“中国补贴项目”也根本站不住脚。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8.1%的额外关税,中方强烈反对,称欧盟这是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世贸组织原则。并在欧盟加税不到24小时,对欧盟两项产品进行反调查,以作为对等反制。经过8个月的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最终还是,以欧盟加征关税落地。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新的临时关税施行时间为7月4日。

消息发布后,宝马、大众、奔驰等车企均在当天发布声明表示反对。大众汽车表示,欧盟委员会做出上述决定的时机,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并强调,提高进口关税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措施和反措施,导致贸易冲突升级。奔驰方面则回应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

去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当月25日又宣布首批抽调企业为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这次反补贴调查重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并向欧盟出口电动汽车的企业是否获得了中国政府补贴;二是将原产于中国的补贴电动汽车进口到欧盟,是否可能对欧盟其它电动汽车生产商的经济健康造成损害。

一方面,这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售,增加中国车企的出口成本 。拟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不同比例的关税,这可能导致这些企业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可能促使中国车企加大在当地的投资,以规避高额关税。然而,目前来看欧盟关税对中国汽车伤害有限,且中国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欧盟加征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无疑是一次挑战,但也是一次机遇。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已经表明立场,将坚决捍卫自身权益。然而,解决贸易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对话合作。相信通过沟通和协商,中欧双方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