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埃及文明大展90箱文物抵沪,法老巨像和彩绘人形棺开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古埃及文明大展90箱文物抵沪,法老巨像和彩绘人形棺开箱

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于7月18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迎接观众。6月16日晚,780多件文物由埃及抵达上海,9辆物流车在警车及押运车的护送下,连夜将文物运到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6月17日,重达2吨的埃赫纳吞巨像和彩绘人形棺率先在上博一楼大堂开箱。

上博一楼大堂,古埃及文物正在开箱上博派工作组到埃及点交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博一楼大堂,古埃及文物正在开箱上博派工作组到埃及点交文物

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赵岑瑒是上博派往埃及参与本次“金字塔之巅”大展文物点交工作组的一员。她说,这次文物点交工作创造了她个人职业生涯里的几个“之最”。“这是上博第一次派工作组到非洲去参与文物点交工作,也是我从业以来点交、借展文物数量最大、体量最惊人的一次,也是工作时长最长的一次,温度最高的一次。”

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 赵岑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 赵岑瑒

据赵岑瑒透露,上博工作组此次在埃及的文物点交工作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埃及国家博物馆的展厅内点交和包装文物。当地天气炎热,但由于埃及国家博物馆历史很悠久,整个展厅里没有空调,温度可想而知。第二部分是到被列为“2020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的萨卡拉遗址现场的文物库房内进行清点、包装,那里就更热了。

所有文物包装盒都是量身定做的

此次来沪的古埃及文物材质多样,种类不一,大到3吨重,2米多高,小到1至2厘米的圣甲虫、首饰等。而材质方面包括石雕、木雕、陶器、金银器等等,对于文物包装、运输、保护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赵岑瑒告诉我们,此次所有的文物包装盒都是量身定做,为了保证它们在长途运输途中不受影响。这次一共打了90个文物包装箱,而现场的文物点交报告又装满了一个大箱子,所以一共是91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装箱都是为古埃及文物量身定做的
当法老雕像露出真容,所有人都发出了一声惊叹

在上博人民广场馆一楼大堂率先开箱的是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高达210厘米的埃赫纳吞巨像,其材质为砂岩,年代是公元前1550到前1295年的第18王朝。

当这件巨大的法老雕像被揭开外包装、露出真容的那一刻,现场所有人都轻轻地发出了一声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赫纳吞巨像露真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赫纳吞巨像露真容

这件巨像是一组造型相似的雕像之一,原高约4米,排列在卡纳克阿吞神庙露天庭院的南墙和西墙南端。雕像完全不同于法老英气健美的传统造型,一切线条都被拉长。当时,在人物刻画上,埃赫纳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现为长脸、宽额、厚唇、窄肩、大腹的样子,实现了神与人之间在形象上的彻底分离。

埃赫纳吞巨像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赫纳吞巨像图片

另一件彩绘人形棺,是在萨卡拉考古遗址中出土,年代为公元前664到前332年的后期埃及。木棺脸部呈现出绿色,象征着传说中死而复活的奥赛里斯,同时也代表着泛滥的尼罗河。死者佩戴了标识其成神而去的尼美斯头巾与同样象征故去之人的宽领。与一般的胸饰不同,这件棺椁上的宽领描绘精细、装饰复杂,一共分成了十二层,下端还有努特女神挺身跪坐。棺外铭文从中部一直延伸至底座,底座上还写有一行铭文,在棺椁的背面也有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绘人形棺开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绘人形棺图片
上博馆长:相信展览会创观众人数新纪录

上博馆长褚晓波表示,来自埃及的780多件文物平安顺利抵达上博人民广场馆,揭开了“金字塔之巅”大展的序幕。由于文物数量非常大,我们布展需要将近一个月时间。其中有一件特别高的法老雕像,上博馆内可能放不下,我们正在考虑更合适的展示方式。

本次大展在上博人民广场馆用一楼3个展厅的规模进行展示,包括一楼大堂,也将展出一件巨型雕塑。这次展览打破了上博以往陈列设计思路,打造了一个沉浸式展厅,埃及方面的随展人员已经先行探班,他们认为展厅非常美,会让观众耳目一新。

上海博物馆馆长 褚晓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博物馆馆长 褚晓波

褚晓波馆长表示,这次从埃及运送文物到中国,专门开辟了一条货机航线,专门包了一辆货机运输文物,这在全球也是极为罕见的。从已经收到的社会反响来看,相信这个展览会是上海博物馆有史以来观众人数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