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哈尔滨的天气阴沉,有雨。乘高铁到大庆西站,49分钟,出站后驾车到林甸县花园镇政府,52分钟。

在这个飘雨的日子,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施喜军一行乘火车、换汽车,来到花园镇中学,记者随行见证一场签约仪式、一堂特别的课。

13:30分,镇政府三楼小会议室里,“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教工党支部与林甸县花园镇中学党支部结对共建签约仪式”举行。

“这不仅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重要时刻,更是推动我县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发展的开始。”花园镇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魏和丰在共建协议书上郑重签字。

14:50分,踩着上课铃声,40名同学陆续走进七年(1)班教室。

“努力学习,精益求精”的条幅挂在黑板上方,很醒目。据悉,这是花园镇最好且唯一的中学,目前就读初中生610名,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在校寄宿。

共建协议为期三年。协议内容之一:由生物科学系教工党支部选派优秀教师,每个教学月赴花园镇中学开展一次“大学教师进乡村,共建耕读大课堂”主题党日活动。以中学生为目标,开展以“立志强农兴农、践行知农爱农”为核心内容的思政教育与科普宣传,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实现科普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有着一系列荣誉的徐永清是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教研室副教授,2006年起主讲《植物学》《植物学实验》等本科课程,也是一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天,她精心准备了《一粒种子的旅行》作为耕读大课堂的开篇,正式拉开了双方共建的序幕。

如何辨识真正的种子?种子的萌发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种子是农业之母,是农业科技的芯片,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徐永清的课程既讲了科普知识,又情景式引导孩子们知农爱农。“希望自己的课也能像一粒种子一样,种在孩子们的心底,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和渴望,进而破土而出,扎根大地。”在孩子们的掌声中,徐老师结束了特殊的一课。

“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大学教授讲课,感觉很新奇,也很有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粒种子,传播知识、保家卫国。”……下课铃声响起,迟含旭、徐鸿治同学意犹未尽,和大家纷纷讨论起来。

“徐老师的第一课设计得十分有意义,讲得用心、用情,看得出来,孩子们的眼里有光,笑声掌声也都是发自内心的。”施喜军说。他告诉记者,为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的学科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学院以“大学教师进乡村,共建耕读大课堂”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在基层党建、师资队伍、学生培养、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构建“大学中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模式,以共建为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验互通,不断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曹曦)

作者: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