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度仅仅为五百多公里的铁路从立项到施工居然拖延27年,这样的节奏也不是任谁都能做到的。

这就带来今天的话题,这条设计中的铁路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导致设计好却耽搁近三十年?后来中国建设者是如何化解这些矛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链接欧亚任重道远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仅适应在中国,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比如在1997年,就有国际运输论坛提出建设一条从欧洲经过高加索地区沟通欧亚的铁路运输线。

后来,在国际运输论坛的基础上,成立了这一线路的政府间委员会,英文的名字就叫TRACECA,专门处理高加索到中国新疆的铁路设计建设,这条设计中的交通大动脉就是中吉乌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名思义,中吉乌铁路首发于中国新疆的喀什,经由吉尔吉斯斯坦的南部重镇喀拉苏,最后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

尽管这条铁路的总里程不过577公里,然而因为要经过三个国家,因而在设计乃至施工的进程中坎坷连连,几度差一点死于襁褓。

那么作为国际区域之间的这条铁路为什么厄运不止?难道这些沿途国家不愿意见到道路畅通国富民安吗?事情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

首先是因为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是从前苏联解体出来,因而在政治经济诸多因素的掣肘下难以形成一致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历史上来说,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的关系若即若离,最早的时候受到中国北部的匈奴的统治,在隋唐时期又归属于突厥的管辖,后来又在大辽的统治之下。

再往后,吉尔吉斯斯坦在蒙古的统治下经历很多年,在斯大林时代吉尔吉斯斯坦又成为苏联的一个结盟国。

同为中亚的内陆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是吉尔吉斯斯坦南面的邻居,与前者一样,乌兹别克斯坦也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后来从苏联独立出来。

从历史的渊源来说可以想见,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大致相同,经济相对落后,产品相对单一,急需要与中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应该热衷于中吉乌铁路建设,毕竟这条铁路关乎到国家的强盛和民生建设。

然而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修建铁路这件事上遭受到极大的压力。

比如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很是窘迫,很难支撑如此强大的经济支出。就吉尔吉斯斯坦来说,中吉乌铁路途径350公里,光需要支付的建设成本高达45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沿途铁路站点的建设费用。

更糟心的是,即便是能够拿出这些钱,吉尔吉斯斯坦的北方邻居却是对中吉乌铁路的修建顾虑重重,甚至会掣肘阻挠吉尔吉斯斯坦下决心修建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宽轨窄轨中国出招

这几年,随着周边形势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在俄乌战争中人们有所醒悟,于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主动提出启动中吉乌铁路的建设问题,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时不我待的道理。

但是新的问题又摆在大家的面前,这就是铁路轨道的宽窄问题,直白一点说,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现有铁路是1520的宽轨,而中国的铁路规格是国际通用的1435国际标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可能有人说就按国际通用的标来建设不就得了?但问题是你总不能把这两个国家现有的铁轨都给换掉吧?更何况中亚细亚的国家大都使用的是苏联时代的宽轨。

于是一个难题就摆在中国建设者的面前,如何解决宽轨窄轨的转换问题,决定着中吉乌铁路的建设成败。

在历史上,世界各国的铁路铁轨可谓是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比如有最早期的610毫米的,有890毫米的,有620毫米的等等,而能够被世界普遍认可的当属斯蒂芬斯设计的运动号最早期的蒸汽机车车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蒂芬斯被誉为世界铁路之父,早在十九世纪初,这位就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列蒸汽动力的旅客列车,而这列机车的车距就是1435毫米,从此车距1435毫米就成为世界公认通用的铁路轨距。

通过对世界铁路车距的发展历程的回顾,中国的铁路建设者心里了然,如果解决不了不同国家铁路轨距的转换,就很难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这个难题必须拿下,进而给世界铁路建设树一个标杆。

设计者们开始夜以继日苦心研究,但问题老是在轨距上打转转也就是难以解困破局,于是大家开始在列车的轨距转换器上面做文章动脑筋。

说到铁路轨距转换,就不能不提及中铁四方,它的全称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工程公司。中车四方作为中国中车集团的领头羊,有着雄厚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地演练,中车四方研发团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同轨距如何实现无缝转换对接,因为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研究中他们发现,轨距之间的转换是不是可以用另外的机关来替代,这个思路类似于车辆的变速箱。

这种想法一旦提出,大家就开始设计新型的轨距转换器,按照这一思路,四方的研发人员设想是不是可以在不同轨距的部位设计一种替代机构来支撑列车的重负,待轨距转换后再把列车落回到铁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先进的设计思路,剩下的问题就是抓紧落实。经过近半年的不断设计修改,一种全新的轨距转换器开始在实地操作实验。

中车四方研制的这台轨距转换器,就是在不同轨距的结合部设计一套能够支撑列车的重量,待到轨距转换之后再正常行驶。

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这套装置,列车不需要转换轨道,更不需要旅客上下换车,货物更不需要来回搬运。只需要在结合部停留十几分钟,就能够继续在不同的铁轨上往前奔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中吉乌铁路建设中所遇见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解决,尤其是中车四方设计的轨距转换装置的应用,解除了不同轨距之间的转换困境,这也为之后的国际之间不同轨距的铁路建设竖起一个技术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