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眉山市彭山区政协与成都市新津区政协、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开展了一场三地跨区域联合协商,协商的主题源自彭山区政协三届五次全会上的一件提案。

原来,彭山区政协委员黄晓波此前在上班途中发现,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青龙街道)与成都市新津区交界处的T型路口上,时常出现堵车现象,严重影响周边人员上班通勤。一次,他与同样在周边工作的彭山区政协委员汪元旭和新津区政协委员陈显祥沟通时,不约而同都提出了该问题,于是,大家决定联名提案,并开展调研。

经过充分协商交流,目前两地已着手进行实地勘测、调查,正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制定连接道路拓宽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道路拥堵问题。

自全面启动“有事来协商”工作以来,眉山市彭山区政协聚焦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这一重点,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履职触角前移,工作重心下沉,抓实“四个强化”,做到“四个确保”,切实让“有事来协商”平台成为基层治理的“助推器”、凝聚共识的“指南针”、委员履职的“新平台”。

黄丰镇团结村“水肥一体”项目协商,解决了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有力助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协商泊林郡小区地下车位收费事宜,有效化解了居民小区业主、物业与开发商三者之间的矛盾,对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提供了有益补充;协商谢家街道石山村舞蹈队场地事宜,解决了群众休闲健身去处,为周边60户群众带来便利,受到群众好评……这些,都是“有事来协商”在彭山区协商议事议出的成果,也助力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

当前,在彭山,“有事来协商”工作持续升级。该区坚持运用学习借鉴、融合整合、跨界协商、宣传引导4种工作方式,实现平台质效大提升。一方面,通过考察交流,打破“闭门造车”困局,走出去赴多地交流学习“有事来协商”协商民主平台建设先进工作经验与做法,用好“嫁接”“移植”方式,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大胆创新,在“融合”上做文章。目前,青龙街道结合不同村居拆迁户集中安置、人口众多的实际,将街道协商平台与村居平台、固定平台与流动平台、协商平台与邻里中心整合建立,创立了“1+3+1”“固定+流动”的运行模式。此外,还依托果业、葡萄产业、泊林郡小区协商平台在全区建立了3个委员工作室。

群众利益无小事,借助“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彭山区还积极整合力量,在跨界协商、跨区域协商上寻突破——跨界协商助推金烛村万家水碾项目发展壮大,协调部门帮助项目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宣传、业态丰富等实际需求;跨界别(金融、通讯等)服务“数智平台网速提升”,实施数智水稻智慧平台观测全覆盖;跨界(雅安汉源、成都新津)帮扶区电力公司,推动电网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完成杉杉科技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顺利通电;青龙街道召集政协委员及30余家企业集体协商,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在老街区域打造第三产业态,春节期间组织了“1801青龙印巷迎春庙会”非遗巡游暨非遗展演、展销会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商户参与。牵头搭建全国县(市、区)彭祖文化研究暨政协工作交流联席会议平台(2023年5月首届在彭山召开、12月第二届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召开)……

“实践证明,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更加灵活、更接地气、更有实效,真正做到了精细化解决群众问题。”彭山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眉山市彭山区已建立协商平台41个,一专委指导一个镇(街)、192名委员全覆盖下沉到各个协商平台,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委员全覆盖”,开展各类协商286次,解决各类问题263个,列入省市政协协商典型案例4个。 (王宇豪、翁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