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6月14日,《新时代新文化》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龚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出席座谈会,来自工业经济研究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等近20位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参加座谈。

据主持人季为民介绍,《新时代新文化》一书会聚了20多位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从20个方面展开,对新时代新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落实落细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一周年之际出版,《新时代新文化》的出版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理论贡献。

“有组织的科研,有思想的学术”

龚云在主旨发言时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继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后,“文化热”不断升温。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如何完整、全面、准确地呈现新时代十年各方面的成就,是需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而针对文化领域,《新时代新文化》交出了一份答卷。

龚云认为,《新时代新文化》一书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全方位呈现新时代文化建设。《新时代新文化》由来自不同单位的20多位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文化发展进行了总结,是一部全方位呈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学术著作。该书紧扣新时代新文化,学理性展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政治性、思想性、学理性统一,是比较厚重、具有历史味道的一部专著。

二是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目前我们既要看到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要意识到部分工作仍需要完善。《新时代新文化》不仅总结了十年文化领域的成就,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并提出建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价值。例如,该书中针对舆论部分的阐述,指出了新媒体生态中舆论工作的挑战及网络舆论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并对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方向进行了探索及建议。

三是弥补了同类研究的不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前,相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研究和呈现较为有限。《新时代新文化》将革命文化作为单独篇章研究,弥补了同类书籍对于革命文化关注度不够的问题。再例如,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重大方略,但法治文化研究领域的深度有限,而《新时代新文化》对此亦有所论述。

四是紧跟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新时代新文化》是紧跟总书记文化思想的一本重要书籍。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高度重视。《新时代新文化》对该问题专门作出研究,对新时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支撑体系作出论述。

龚云指出,《新时代新文化》是“有组织的科研,有思想的学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发展文化产业,助力文化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邓洲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文化市场主体更加活跃,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渐呈现高级化特征,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行业分化明显,文化及相关产业专利授权呈增长态势,凸显高质量发展特征。他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展望,认为文化市场和产业规模将保持高增长,产业体系将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会加速推进,且文化市场将更加繁荣和开放,文化产业赋能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谈及本书中“推动城乡与区域文化发展”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叶振宇研究员表示,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目标,加大区域城乡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的配置,优化文化发展空间格局和推动文化更均衡更充分发展,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增强了各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他认为,针对当前区域城乡文化发展的问题,下一步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按照中央深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部署,先易后难、锚定问题,采取精准、有力的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肖红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是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文化强国的战略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组织、资金、政策、制度”四位一体的文化发展保障体系。在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发展保障体系的已有成果基础上,他针对我国文化发展保障体系现存的关键问题及挑战,从组织推进、资金支持、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四个角度分别提出文化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针对文化产业人才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中华表示,我国在促进文化产业人才队伍自身建设、培育文化体系内涵构建、人才素质脱颖而出发展等四个方面工作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突出成就,为我们推动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任务提供了更有力更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为中国文化经济大发展与共同繁荣事业提供了强大坚实稳定的产业人才素质支撑,为加快实现民族文化产业整体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目标积蓄起了越来越丰富有力的人力资本。她表示,在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由其原先单一的注重外延、粗放式高增长模式向强调内涵、创新式高质量发展方式的改革转型升级过程转变中,应更充分全面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人才公共服务这一系统工程“战略资源”系统的基础性作用。

加强文化思想研究,建设中华现代文明

据了解,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区域发展智库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同时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全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围绕思想道德建设、思想理论武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文艺事业、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法律文化、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旅产业、区域城乡文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文化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文化发展的保障机制等重要文化议题,对新时代新文化进行全面探讨、研究和论证,力求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理论贡献。

提及书中针对舆论部分的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科研处处长、《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副主编刘瑞生表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大势和全球舆论格局变迁走向,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舆论格局构建,从国家整体战略全局出发对如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进行总体布局,立足我国实际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坚决贯彻新传播生态中的党管媒体原则,不断探索建好用好管好网上舆论阵地的中国经验,积极增强各级主流媒体“压舱石”“稳定器”作用,不断健全舆论引导的中国之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向芬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阐释和系统宣传。她表示,改变学科固化的现状需从顶层设计入手,营造良好的学科融合条件和氛围,优化学科设置体系,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同时,需要建立不同层级的学科交叉平台,形成相互融合的有效机制,打破旧有的学科壁垒,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针对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涛表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领域方方面面,问题错综复杂。一是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理想信念教育,重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三是要抓好风气养成这个关键。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高低,很重要的是看文明风尚、精神风貌、人文氛围。未来思想道德建设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领域进一步全面展开和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叶俊在会上表示,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创造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历经一百多年,深刻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化建设和发展,先后到过许多革命老区考察,看望老区人民,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发展革命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成为新时代革命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南。我们有必要对新时代革命文化的创新发展有更加完整的认识和规划,要加强科学保护,开展系统研究,打造精品展陈,强化教育功能。

(编辑:何莎莎 审核: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