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权贵琴,出生于70年代末的一个小村庄里,我们家背靠垭子山,门前还有一条小溪,虽算不上风景秀丽,但也是有山有水,清雅幽静。

我们村子人家不多,还住得很稀疏,离我家最近的邻居都有两里地远,跨过那条小溪,中间还隔着一块大大的水田,平时要想串个门,还要走过那长长的田埂,那田埂旁边还有一棵很大的歪脖子老枣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户最近的邻居据说还是我们家的远房亲戚,我们平时叫那对夫妇表叔表婶。

这表叔平时话比较多,每次我们几个上学从他家门口经过时,他还会跟我们开开玩笑。

而表婶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几乎看不到她的笑脸,也很少和我们搭话,就算我们主动叫她,也多半是用鼻子“嗯”一声,算是回应。

我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而表叔家只有两个儿子,小儿子都比我大好几岁,记得我上高中时,他家那两个表哥都已经开始出门打工挣钱了。

虽然那时候,我们家里的人口其实也不算很多,但是干活的就爸妈两个,再加上也许是土地产量的原因吧,总感觉粮食不够吃。

父母就在仅有的土地上种上各种作物,来补充口粮,就算门口菜园子里也总是种着土豆、红薯之类的,妈妈说这种东西产量高,并且平时既可以作菜,也可以当主食。

那时候我家的饭桌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土豆,不是土豆片,就是土豆丝,以至于长大后,我最不爱吃的就是土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的时候品种会多一些,因为那四季豆、豇豆、黄瓜这类蔬菜都是种在玉米地里的,这样,那藤曼就可以沿着玉米杆向上爬,豆角黄瓜可以一直从春天吃到秋天。

每次我们放学回来,就会提着小竹篮去玉米地里摘些豆角回来。

再能吃到的就是葫芦,因为这种植物需要爬得很高,所以正好可以在猪圈旁边种植,那大大的叶片正好可以给小猪做顶棚,葫芦长大后就一个个从半空中垂落下来,壮观极了。

所以,除了萝卜白菜及一些普通绿叶菜外,我们小时候几乎就没有吃过其他蔬菜了。

我第一次看到西红柿,还是上初二那年,是表婶家种的。

他们家门前左边是室外茅厕,茅厕后面是一块菜园,我记得以前那里都是种的辣椒什么的,也没怎么注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放学经过,无意中发现那地里的植物很茂密,乌青乌青的,几乎看不透里面,走近一看,下面都挂着满满的绿果子,那是西红柿!我们的方言叫洋茄子,那时候还很小,没成熟,最大的也就跟鸡蛋差不多。

表婶正好从茅厕出来,看我好奇地俯身在那看,面无表情地说:“还没长大,红了来吃!”

我尴尬地笑笑,回家去了。

回到家,我跟妈妈说了这事,问她为什么我家地里从来不种洋茄子,妈妈说那东西不实用,不管是打汤还是炒菜,都还得配鸡蛋。

再说了,我家孩子这么多,就算种了,也不能留得到长大啊。

就这样,从那以后,我每天上学放学经过时,都会不自觉地多看一眼表婶家的菜地。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有几个洋茄子开始微微变红了,翠绿中带着一丝丝粉红,还挺好看的。

想着表婶答应过给我吃的,心里那个馋啊,恨不得直接拿到火上去给它烤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过了几天,有一个已经大红了,但是我也不好意思去要,也不敢偷,最多就是多看几眼算了。

表婶似乎早就看透了我的心思,第二天放学,她正在菜园里忙着,看到我和弟弟经过,停下来向我招招手:“琴娃,来!”

我忙跑步过去,她拨开那厚厚的西红柿藤叶,把下面的那最红的两个摘了下来,给我们一人一个:“拿回去洗洗再吃!”

表婶总是这样,不愿多说一个字。

回家后,妈妈看到我们手里的洋茄子,知道是表婶给的,跟我说:“他们家两个儿子一个在外地打工,一个上高中住校了,这才便宜了你们姐弟俩!等咱家葫芦长大了,你也给你表婶送一个过去,他们也不容易!”

我妈就是这样,不想欠亏欠别人,可能越是自己艰难的人,越能理解别人的不容易吧!

那之后,我们开始了期末考试准备,每天上学放学都行色匆匆,也没有再过多去关注那片洋茄子了。

偶尔放学路过时,表婶也会给我们摘洋茄子吃,并且那东西一个红起来,其它的都争先恐后的红了,就像憋着一股劲一样,远远地看上去,真是壮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