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们经常会说努力奋斗终将收获自己的一片天,这句话确实没有错,如果你真的努力了,过的日子肯定不会比别人差。但是经历了多年生活的洗礼,我也对一句老话有深刻的感悟,那就是“小财靠勤,中财靠德,大财靠命”。

当然,除了钱财之外,人的命运也是如此,就像我当年因为武装部要转为地方,我也选择了转业回老家,本来是要安置在当时炙手可热的肉联厂的,没有想到被人顶替之后安置进了公安局,毕竟那个年代公安的人手非常缺乏。而我作为党和军队教育多年的军官,本身也有这样的觉悟,没有任何的抱怨和抵触,服从组织安排去了公安局,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改变却彻底的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最终还在公安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面退休了,而当年安置进肉联厂的那位,在90年代后期也失业了,后期的日子也是非常的坎坷,如今想一想这一切也都是命啊。

我叫张秀清,出生于1952年,在一个农村的家庭长大。小的时候真的对于农村和城市的概念没有多大的印象,因为我入伍之前都没有去过我们的县城,更是不知道城里面是什么样子,最远的也就是到了我们公社去转一转。当然,因为见识不多,所以想法和欲望不多,人就更容易满足,如果说小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那肯定是把肚子填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有句话就是很显人性,那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不会理解莫言所讲的一些话,但是我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完全知道他所说的情况。就像我小的时候经常也是没有衣服穿,更多的是穿姐姐剩下来的,但是你们知道女孩子的衣服一般都是带花的,刚开始我不知道害羞,后来稍微大了一点,人家就会嘲笑我,我回家就把衣服脱了,怎么都不愿意再穿。这个时候我的妈妈就狠狠地对我说:“你不穿就等着光屁股吧,反正家里没有钱给你买衣服。”

不出门还好,但是我要上学啊,这个时候我就赌气不上学了,那个年代的大人可不会惯着自己的小孩,我记得当时我爸生气起来,拿起铁锹就往我身上拍,我被打的哇哇哭,他打一下就问我:“你去不去上学?”

我就说:“我想去,可是没有衣服穿啊。”

我爸就接着打,说:“你要么就光屁股,要么就穿姐姐剩下来的,看你觉得哪个丢人,反正你必须要去上学。”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所有的抗争都是徒劳,不可能像如今的小孩,大人要跟你商量,考虑你的感受,我们那个时候完全就是父母说了算,压迫式的教育。不过也不能说这样的教育不好,正因为小时候在棍棒下长大,所以长大了特别的孝顺,不像如今的小孩,很多稍微大一点就管不住了,甚至还殴打自己的父母,所以我很不同意如今的一些育儿专家所说的话。

回到正题上,我只好继续穿着姐姐的衣服去上学了,以后再也不敢反抗,后来也逐渐学会了察言观色,换位思考。小孩子都会有爱玩的天性,但是你要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就像我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放学之后很多同学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玩,但是我就很快地赶回家,因为我知道父母需要我回去帮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是我对于小时候一些简单的回忆,我在父母的坚持下,一直认真读书,本来他们希望我能够考个大学改变命运的,毕竟我小的时候学习也是一直很好,但是在1966年开始就取消了高考,大学也不再通过高考来招生了,那么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想要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这个时候我也已经15岁了,成了大小伙子,就回家帮助帮助家里面大人一起在生产队挣工分。

日子就这样每天不断地重复着,我也逐渐厌倦了这种在地里刨食的生活,就想:“难道我这辈子就这样子跟父母一样做一辈子农民,到老了之后腰酸背痛,没有一处好地方?难道我就一辈子风吹日晒的与天斗与地斗,最后还连填饱肚子都是问题?”我心想这样子可不行,我一定要改变,但是要怎么改变呢,在我们那个年代又没有地方外出打工,甚至你连走出这个县城都是困难的,根本没有地方可去啊。

不过我渐渐的发觉在生产队劳动的这两年,身边也有比我大一点的侥幸验上了兵,也算是走出了农村。我一想,我为什么不能够去当兵呢?于是就把这个想法跟自己的爸爸说了,他听完我的想法之后,就叹了一口气对我说:“你以为当兵那么容易的吗?你就看看我们生产队年轻人谁不想去当兵,但是你看看每年谁成功当上了兵的?这几年每年好像也就走1个人,所以你认为那1个名额就是你吗?”

我当时不解的问:“为什么那一个名额就不能是我?”

我爸就摇摇头说:“你还小,太单纯了,跟你说了你也不一定全部明白!你看去年走的二顺,他姨父就是大队书记,前年走的大牛,他表叔是我们公社的领导,你看看你家有什么能够帮你说话的人?”

听了父亲的话,我似乎有点懂了,耷拉着头脑,但是我很不甘心,我心想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应该是事在人为,你不努力不去争取,当然好事不会轮到你的头上,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当我想通了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坚决的对爸爸说:“我不管,今年征兵的时候我要报名,我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我要投入到军营中去,为国防事业贡献我自己的力量。”

我爸就说:“儿啊,你这几句话说的很有气势,我也不反对你去参军,但是你要做好走不掉的准备,毕竟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所以我们不要抱有太大的幻想。”

我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还是想要争取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1970年的时候,那一年我也正好已经18岁了,在当年征兵开始之后我就立马去报名了,后来体检、政审也都没有问题。这个时候也就只剩最后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了,那就是接兵干部家访,这也是最后定人员的一关。我们那个年代,一个公社每年当兵的名额也就20-30个,到了下面生产队的话可能也就是1-2个名额,有的时候一个生产队一年都走不了1个兵,所以你想想当时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

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我也就抱着必须走掉的决心拼一下,我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天天跑到武装部的门口去观察接兵干部有没有来。终于有一天我看见了几个穿军装的人员在我们武装部这里出现了,后来被安排到了招待所住下来。我躲在远处仔细看了这几个人的着装,一个人是穿4个兜的军装,我提前已经做过功课,只有干部是四个兜的军装,所以这个人肯定是带队的领导,另外两个是穿的战士的军装,应该是班长。第一天我没有敢去打扰,只是远远的观察,内心也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去拦住这些首长表达自己当兵的愿望,但是自己又想了一下,我把他们拦下来说什么呢,又拿什么去说服他们接纳我呢?

于是我就回家,躺在床上想了一个下午,终于我脑子中闪过一个念头,那就是我何不写个表决心的信,把自己的想法和优点都写上去呢。想到这,我立马翻身下床,拿起已经沉睡好久的笔,在纸上迅速的写了起来,自己反复斟酌,直到大半夜才把表决心的信写好,就迫不及待的等天亮去给首长送过去。到了6点钟,天还乌漆嘛黑的,我就赶紧起床往武装部赶去,在门口的槐树下面等待。没有一会,我看见一个军官已经出门,到了门口手搓了几下,做个热身就开始跑步了。我一看,就知道这个军人肯定是在晨练,我就想他肯定就是接兵首长了,然后我又想到自己在学校的时候体能也不错啊,就赶紧跟在他的后面也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