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龙年,本来是寓意很好的一年,但是结婚人数并没有因此而增加,本来大家都以为疫情放开后结婚人数会持续出现增长,但是也很可惜,只有去年才稍微增长了,今年的结婚人数再度出现了下滑。

就在6月14日,民政部公布了今年1季度的统计数据,其中显示到咱们全国一季度结婚登记数为196.9万对,比2023年同期的214.7万对减少了17.8万对,降幅可以说非常明显了,而离婚登记也从去年64.1万对降低到了57.3万对,可以说,楼市不仅影响结婚了,还降低了大家离婚的欲望。当然,对结婚对数来说,其实在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就一直在下降状态了,连续下跌了9年时间,一直到2023年因为疫情放开后才首次有所回升,2023年为768万对,2022年为683.5万对。

然而,好景并不长,今年一季度的结婚人数重新下降,而且4个月的时间就少掉近18万对,全年预计也就在630万对上下了,所以相比高峰期的2013年,现在的数量已经可以说是腰斩的状态了。而从结婚年龄方面来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5.75岁,女性为24岁;而到了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上升到了29.38岁,女性上升到了27.95岁。

而对于现在年轻人不愿意过早结婚或者不愿意结婚的原因,其实原因还是非常多的,像之前的江西天价彩礼、房价高企买不起房丈母娘看不上的、还有年轻人自身的想法和欲望降低等,各种因素的左右之下,让现在的年轻人不断推迟自己的初婚年龄,甚至迟迟不愿意结婚了。而不结婚也就造成了不少的影响,包括像房价的见顶、新生儿的减少等等。房价层面来说,过去大家都知道买房是靠刚需的,而这里的刚需其实就是要结婚和为了孩子上学了,如果既不想要结婚,又不想生孩子的话,那其实愿意买房的会掂量一下了。因为要加杠杆30去买入这样一个商品,在房价如果不上涨的前提下,很多人心里还是会打嘀咕的。而现在结婚对数的持续下降,其实就是说明购房的需求也在下滑了,而存量的库存和土拍依然在持续的增加,也就导致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而咱们之前也就说过,这轮房价不仅仅是供求关系的单一影响,还是有杠杆率的见顶、收入预期、就业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作用,房企的持续暴雷,也给很多购房者一定的心里压力,因为谁都害怕买到烂尾楼,所以二手房的以价换量也在这轮楼市中起到了作用,而新房全力去库存也在加速中,降低门槛的操作如果见不到效果,还是会回归到降价的本质层面来的。

而新生儿的减少也是在预料之中了,结婚的人都少了,出生的新生儿必然是随之减少的,其实从22年咱们的总人口就见顶开始负增长了,统计局数据来看,去年全国新生儿人口902万人,相比22年已经减少了54万人了,而婴儿的减少也对房价来说是有一定的营销的。

所以结婚人数在减少,导致人口也在减少,人口的减少对于房价的影响更大,特别是新生婴儿,有一部分人说新生婴儿减少是近几年的事情,长期对房价是有影响的,短期内是没有的,因为现在购房的主力军其实还是90后们了,当然00后也正在成为购房后备军,但是就买房意愿而言,这两代人都没有怎么吃到楼市上涨的红利,反而是要承受房价上涨好几轮后的天价价格,所以愿意当接盘侠的年轻人肯定就没有70后和80后的多了,而且现在很多00后根本就没有买房的需求了,00后的父母们70后都买好了房子,再加上爷爷奶奶留下来的房子,可以说完全不差房子的,当然,如果父母一直都买不起的房的,到00后这辈就更难去接盘了,所以有的就完全不差房,没有的就很难接的起盘。

现在一边是要求要销量回暖和提升,但是一边有效和有意愿的购房需求却是不足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和生孩子了,那肯定就很难支持过往存量既得利益业主的卖房需求了,只有人不断卖房,却很少需求入市买房,也就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形成了抛售的堰塞湖,要想快速出货,只有降价这条路在走,当然,现在肯定不会让房价全线崩盘和下跌,因为真的硬着陆的话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不管有没有房的,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全社会而已,这也是楼市政策要不断追求软着陆的重要原因,挤牙膏式的操作其实就是在试探市场的接受情况,避免快速的大跌造成市场进一步的萎靡,所以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对楼市来说还是适用的。

而我们之前也说过,高考会在2034年左右达到高峰,后面的10年还是高考比较内卷的时代,而现在新生儿的减少目前还是波及到幼儿园层面,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来看,2022年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2021年减少饿了5610所,而2023年幼儿园在园人数减少量扩大到了534.55万人,可以看出来幼儿园的招生难和倒闭潮已经是在所难免了,而幼儿园的进一步萎缩后,势必会在几年后影响到小学层面了。

而学区房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小学,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读个好的小学都会花高价去买入学区房,特别是读完六年后又可以卖出高价,也让家长愿意花高杠杆去接盘,不仅是为了孩子,也为了投资,但是现在的学区房价值的缩水已经是肉眼可见的,学区房的预期逐步下降,也让原本的溢价空间和价值逐步的崩塌,可以说年轻人不鸟学区房后,学区的价值自然就回归正常了,所以这几年不少学区房的跌幅比例都比较大,也是说明需求对房价的影响。

所以这轮楼市要真正的企稳,现在如果还是单纯的看政策还是太单纯了,因为经济的预期和人口的情况更为重要了,大家如果收入提高了、稳定保障性有了,自然会去想着购房、结婚和生子了,但是如果自身工作都不稳定,或者担心35岁裁员危机随时来临的话,那只能加紧提前还贷的步伐了,趁着还年轻的时候多还掉贷款,以免失业后的断供甚至沦为法拍,而且现在的政策还是在托而不举,不是走过往大力刺激房价上涨然后去库存的操作了,因为5月的楼市数据还是比较拉胯的。

所以只有继续刺激维持住一定的销量才可能实现稳定,因为房地产税现在还没有出台,土拍收入还没有其他渠道能代替,所以没有出台之前,慢慢缓解房价和销量的下跌是用时间换空间的操作,吸引更多新人入市,然后在未来的某天再收房地产税去替代土拍收入,可以说目前能想到的最好方式,因为房子卖不出去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土地也难卖了,没有土拍,地方如何获取收入,这才是摆在面前最大的课题,因为房子没办法出口,只能自产自销,当然,除非全球外国人都跑来咱们这边买房了,让他们当接盘侠也是好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