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雨啦!天晴啦!

近段时间
自贡降雨增多

山中的菌子纷纷冒头

上山捡菌子成了市民“打野”的“潮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蘑菇的大姐姐

背着一个大竹筐

采回来一大堆水灵灵的蘑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圈、抖音等社交软件上

采蘑菇的”小姐姐、小哥哥”

捡菌、晒菌、吃菌

“打野忙”

 别吃!自贡有多人吃进ICU......已进入高发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别吃!自贡有多人吃进ICU......已进入高发季→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

误食毒蘑菇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据了解,我市各级医疗机构
近年来,收治了不少

误食有毒

“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

案例1:自贡4人吃蘑菇,3人中毒进医院洗胃...

富顺3人食用采野蘑菇中毒

2023年8月3日17时左右,富顺县晨光医院接诊3名患者,据悉,3人在当日中午共有食用自采野蘑菇就餐史,均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

3人在急诊科经过初步救治,病情较为平稳,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至富顺县晨光医院内二科住院治疗。3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各项症状得到缓解,避免残留毒物吸收,出现毒蕈样症状,仍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案例2:吃了毒蘑菇,惨成就酱紫

往年我市也有患者“误服野生蘑菇12小时,被发现意识障碍5小时”,急诊以“意识障碍待诊:毒蕈中毒?”收入自贡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12小时前患者误服野生蘑菇稀饭后休息,当时情况不详,5小时前患者家属回家发现,患者呼之不应,口角有少量流延,对刺激有睁眼及肢体活动,不能活动及坐立,可见全身间歇抽动,随之拨打急救电话送入重症监护室。

(以下为患者误食蘑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神志恢复,呼吸循环稳定,已成功脱机拔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近年来

四川省共收到各市州

上报毒蘑菇中毒事件510起

发病人数高达1905人

死亡31人

我市有不少山区丘陵地带,每当6-8月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但野生蘑菇种类繁多,人们凭经验采摘往往缺乏辨识蘑菇的知识,有些毒蘑菇中的剧毒物质毒性极大,容易导致死亡。

在我市的周边城市也有

许多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醒:
踏青出游千万不要乱采乱食野生蘑菇

毒蘑菇毒性非常强

发病急,死亡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省常见的毒蘑菇有哪些?

遇到下面这些毒蘑菇

立即远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所谓的鉴别方法都不靠谱

人们对野生毒蘑菇有一些常见的误解,还有一些鉴别毒蘑菇的土方法,其实这些方法并不靠谱。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科普知识:仅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判定蘑菇是否有毒,比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很多颜色鲜艳的蘑菇却是美味的食用菌,而外观为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却是容易引起误食的剧毒蘑菇。

误区二: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的地方的蘑菇无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知识: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等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长在松林中。

误区三: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和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科普知识:“银针验毒”仅仅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原理是银可以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等发生化学反应而变黑,但毒蘑菇中的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会产生颜色变化。

误区四: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科普知识: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却可以分泌液体并变色。

误区五: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科普知识: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但仍然有毒,比如丛生垂暮菇。

误区六:以前每年都在这棵树上采蘑菇,并没有毒,今年继续采摘食用也没问题。

科普知识:蘑菇生长受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不能简单凭借经验判定哪片区域蘑菇是否有毒。

每年因误食毒蘑菇中毒

甚至死亡的人

基本都是这些每年都去采毒蘑菇

从来没遭过的人

毒蘑菇生的熟的都不能吃

一、毒蘑菇毒素稳定,生熟皆不可食用

毒蘑菇毒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因此切记:新鲜毒蘑菇和煮熟后的毒蘑菇均不可食用。

二、可食蘑菇需煮熟,稍安勿躁慢食用

对于可食用的蘑菇,在未经煮熟前不可食用,因为许多食用蘑菇含有刺激性或有毒物质,需经彻底煮熟后才可破坏这些物质。消费者在食用可食菌类时请“稍安勿躁”,待熟透后再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传统套路勿轻信,谨慎鉴别保平安

(一)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不可轻易相信。

(二)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切勿采集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人命关天,冒险的事不可轻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自办宴席、建筑工地食堂等消费者集中区域不得在食材中使用未经识别的野生蘑菇,以防群体性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

(四)在野生蘑菇采食期,产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习惯地区的有关单位应通过各种形式科普宣传,广而告之公众,提醒不要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在发生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地方,建议竖立附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同时,根据各地误食毒蘑菇中毒特点,结合气温、湿度、降雨量等因素,在蘑菇丰产期前进行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不幸误食毒蘑菇怎么办

一是拨打急救电话。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要催吐、洗胃和导泻。

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随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补水。

催吐后,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四是防止窒息。

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朋友们
为了您及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请千万不要食用安全性不确定

的野生蘑菇和野菜野果

也请广大餐饮服务单位充分认识

毒蘑菇对人体的危害

切勿自行采摘、食用、制售野生蘑菇

严防误食有毒野生蘑菇

而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自贡疾控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