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时候挺有意思的,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成员,在汉献帝流离失所的时候,让他过上正常人的安定生活,被骂作曹贼,而刘备在汉献帝仍然在世的情况下,对外宣称其已经去世,并且在西蜀称帝,被尊为皇叔。

毫无疑问,刘备是大英雄,出身不高的他,能够在东汉末年割据一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在其称帝的过程中,着实是有些不地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献帝未死,谎称其遇害,作为臣子来说,是为不忠。一个不忠诚的人,做皇帝是有道德瑕疵的。

其二,和刘备一起打天下的人,都是汉朝的子民,对汉朝和汉献帝是有感情的,刘备这样的宣传,实际是种欺骗。

其三,献帝禅位虽是迫于无奈,然而其禅位的各项手续都很齐全。刘备的贸然称帝,实际是在挑战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虽姓刘,然而此刘非彼刘,刘备活在乱世,志向远大,自然不会忠于东汉皇室,成为汉献帝翻盘的工具,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功业。说白了就是天下纷乱,原来的主人已经不行了,自己要出来做皇帝。刘备和曹丕、孙权又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刘备姓刘,吸引人的招牌就是自己姓刘,所以他要又当又立。一方面,总共400余年的两汉,还是留下了很多忠于汉室的力量的,包括早期和曹操一起都谋士,恢复汉室江山,在这些人眼中就是最大的正统,刘备也靠这些吸引了不少人。也就是刘备不想恢复过去的汉朝,要建立自己的汉朝,就必须要利用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笼络人心。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刘氏大旗举得太高,这样的话,自己容易白忙活,替别人做嫁衣。

刘备对汉是矛盾的,需要汉这个招牌,又不想影响太大,所以早献帝没有禅位给曹丕的时候,刘备是反曹操不反献帝的,这也是对的。但在当时,献帝是在曹操地盘上的,曹操发号施令名义上是需要献帝配合的,也是以汉朝廷名义做事的,反曹操就是反献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刘备敢说曹操是汉贼,但是奈何曹操发出的号令都有献帝的印信,刘备是听还是听,实际是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困扰刘备的是曹操为何不早点称帝,省得自己受折磨,曹操并不傻,自己先出手,意味着谋朝篡位。

曹丕为何就敢称帝呢?曹丕属于曹家第二代的领军人物,他没有历史包袱,完全可以放得开。如果说大臣和老百姓支持曹操是偶然,那么支持曹丕,就带有一种天意。说明曹家已经彻底解决了代汉所面临的问题,称帝是理所当然之事。

汉献帝对于曹丕称帝是无可奈何的,甚至有传闻说他是主动禅位的。主动其实很难,毕竟是老祖宗的基业,拱手于外人,是愧对列祖列宗的。做了这么多年傀儡皇帝,汉献帝为了恢复汉朝也尽力了,然而他什么都没有,只能接受这个现实。禅位对于他来说,也应该是种解脱。

曹丕称帝另一个解脱的人就是刘备,刘备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建立自己的功业了。天下已经不姓刘了,谁做皇帝,天下跟谁姓。刘备实力虽然不如曹丕,也可以说不如孙权,但他毕竟占据一方,并且不打算臣服于曹丕,于是他也考虑称帝。

刘备称帝距离曹丕称帝,有六个月时间,这比孙权称帝要早很多年,很显然刘备是有准备的。他和他的谋士们已经预计到曹丕会称帝,也考虑到曹丕称帝带来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刘备不及时称帝,相当于默许了曹丕称帝的合法性,这是刘备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必须要跟进称帝。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在西蜀地位的合法性,可以说刘备被动称帝,毕竟是紧跟曹丕称帝,但其实也可以说其主动称帝,主要是称帝对于刘备巩固在西蜀的局面是有利的,别忘了,西蜀是抢刘璋的,人心还不稳,称帝可以让自己人感受到荣耀,感觉到自己是跟着皇帝混的。

刘备举好了恢复汉室的大旗,西蜀原来的势力也不敢轻举妄动,汉朝的忠臣还是有的。做皇帝看似和最强的曹丕正面交锋,实际时,把大旗扛起来了,反而更容易聚拢人。既然不打算投资曹丕,那就大胆的和曹丕干。

刘备想要自己干,必须要汉献帝死去,汉献帝不死,刘备称帝不合理,正牌的汉朝皇帝还在,刘备恢复的是哪门子汉朝呢?刘备称帝的法理逻辑就是汉献帝去世,曹丕篡位。因此,必须要对外宣称,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并且将其迫害致死,这样刘备称帝才合情合理合法。

汉献帝被死亡,刘备没有任何负担的称帝了,他恢复的不是一姓的荣耀,而是自己一家的荣耀。他在自己控制的西蜀,让天下还姓刘,但此刘非彼刘,天下没有改姓,但已经变了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