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虽然经历了一场分娩的“生死浩劫”,但新妈妈们第一眼看到自己拼尽全力生下的软萌小宝宝,便感觉一切都值了。而且那种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激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很多妈妈“卸货”后,身体几近虚脱、意识涣散,可能不曾留意,宝宝离开母体后,医生并不会将他第一时间抱到你跟前,而是会带走,经过一系列操作,大约十来分钟后才会送回妈妈的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宝出生后被抱走十分钟,都经历了啥

别看只是短短10来分钟,医生会紧锣密鼓地做这9件事:

1、给宝宝吸羊水,检查呼吸状况等;

2、剪断宝宝与母体最后的联结——脐带;

3、为宝宝清洁身上的血迹和黏液等;

4、给宝宝戴上标记身份的手环或脚环;

5、测量宝宝的身高和体重等数据;

6、给宝宝进行一次全身检查——阿氏评分;

7、给宝宝穿整好衣服;

8、宝制作一张宝宝专属的名片:留下小脚印儿;

9、告知妈妈孩子的性别及出生信息,并让母子肌肤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宝宝出生后“消失”这10分钟,莞妈印象还是挺深刻的。记得生二宝时是凌晨1点多,我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在听到他那一声响亮的啼哭后,便全身一松,意识也开始模糊了。

不知过了多久,忽地听到隔壁产房传出一道惊呼:“啊,孩子,我孩子呢?你们把我娃放哪去了?”想来是跟我一样刚生产完的宝妈,醒来后没见着孩子,顿时紧张起来。

闻言我一激灵,意识完全清醒,我的宝宝也还没送回来呢!下一刻,只听旁边有助产的护士回应道:“别紧张,孩子在呢,刚抱去给按个脚印,一会儿就回来了。”

我的心也跟着放下来,但当时就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给孩子按脚印,而不是按手印呢?想必很多家长也和我有同样的疑问,这当中有是原因的,医生不说我们也该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宝宝按的是脚印,而非手印,理由并不简单

首先,很多人传统观念里,认为按手印是在特殊、重要场合下才会出现的操作,比如古代签“卖身契”、现代签正式合同等。所以一出生就给宝宝按手印,似寓意不太好

其次,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手都是呈握拳姿势。是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手部屈肌力量强于伸肌导致的正常生理现象,又称【握持反射】。若强行掰开,可能会导致宝宝骨骼肌肉发育不良。

而更重要的是,新生宝宝的手部指纹路不够清晰,辨识度太低了。而宝宝的足纹通常要比手纹更加清晰,更具辨识效果。而且宝宝的小脚丫印记挺可爱的,留下当个纪念也不错呢。

那么从医院的角度来说,给新生儿留下脚印这个流程,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识别婴儿身份,防止抱错

我们都知道,医院里每天出生的婴儿没有上百也有几十,大医院更多,有时甚至产房里一床难求。人多了就容易混乱,而且医护人员也是轮班制的,经常交接难免出疏漏。

所以为了防止忙中抱错婴儿,医院会有一些防备措施。比如戴手环脚环、贴床卡,以及出生后第一时间按下脚印,留下重要的身份信息,从根本上将婴儿抱错的概率降至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将脚印当成病历资料保存

宝宝出生后,医院会为每个宝宝建立专属的病历档案,其中包括孩子的每一项信息,如脚印、身高、体重、血型、出生时间、双亲信息等。

有了这份档案,就相当于孩子有了身份信息,以后办理一系列手续就有了凭证。而且,假如以后孩子有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家长可凭此信息找寻医院查询核对。

新生儿护理,这4件事是重中之重

所以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医院为什么要留宝宝的脚印而非手印了吧。那么作为新手家长,我们护理刚出生的宝宝,需要注意什么呢?

① 喂奶

宝宝出生后应尽早与妈妈接触,吸吮刺激产奶,以便尽快吃上初乳。建议宝宝出生两个小时内开奶,如果实在还没奶,可暂时用奶粉代替。但还是要让宝宝多吮吸,刺激排乳反射,同时促进子宫收缩,更有利于产后康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 观察大小便

宝宝通常出生24小时内会排出第一次大便和小便,有些家长看到胎便倍感震惊!其实不必担心,胎便的成分是宝宝上皮细胞、皮脂、脱落的毳毛等,所以呈墨绿色,且比较粘稠。大概过2-3天,粑粑就会变正常的黄色。

③ 黄疸

数据显示,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概率约为60%,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概率约为80%。但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大部分只是生理性黄疸,通常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恢复。但病理性的黄疸也要注意区分,不确定应咨询医生,及时做检查。

④ 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残端会在7-14天脱落,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太久,最好寻求医生的帮助。每天要按医嘱给宝宝脐部消毒和喷药,并随时留意是否有发炎的情况。换衣服和尿不湿时,都要格外小心,尽量保持脐部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所以,别看给宝宝按脚印是件小事,在整个迎接新生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也许很多家长根本没留意到这个流程,但其实意义还是挺重要的。所以也会有部分家长专门搞个仪式,留下宝宝“足迹”的同时,也保留一份美好的记忆。

我是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莞家妈妈,进主页了解更多养育知识和带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