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医患并肩,搏出生命奇迹。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位医学生步入医学殿堂的庄严宣誓,也是每位医生一生的使命。一句患者家属的“陈主任,我相信你!”给了医生再为之一搏的信心,也给了患者温女士第二次生命。本期“医”面之缘讲述了一场与肺癌展开生死博弈的故事,是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满满信任,是医生对每一条生命的不抛弃、不放弃,最终迎来了生命奇迹。

 不抛弃、不放弃|一例急危重症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抢救赛,靶向治疗重燃生命之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不抛弃、不放弃|一例急危重症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抢救赛,靶向治疗重燃生命之火

惊心动魄的救治经过,暂时转危为安

50岁的高州温女士因反复咳嗽、咳痰持续近1个月,于2022年10月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患者右侧肺部肿块且压迫右侧纵膈大血管及气管,考虑肺癌可能性大。为了进一步明确疾病诊断,患者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病理穿刺活检,穿刺结果未明确病理类型。2022年10月25日,当地医院医生予以胸腔镜下纵膈淋巴结活检+胸膜粘连松解术,以获得相关组织来明确病理及进行基因检测。但术后患者出现了淋巴结活检部位持续出血,血性引流量约1000ml/日。因此当地医院医生为患者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止血,手术较为成功,但患者术后再次出现了出血的情况。当地医院医生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胸外科陈群清教授沟通后,陈群清教授建议患者转院治疗。

2022年11月9日下午,患者转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陈群清教授和李辉教授共同接诊了该患者,入院时情况十分危急。回想起患者入院时的情形,陈群清教授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时患者脸色苍白、心率快、呼吸急促、血红蛋白低至59g/L。CT检查提示患者活检部位的淋巴结出血并且形成了血肿,压迫局部纵膈血管及气管,导致生命体征不平稳。”基于这一情况,陈群清教授果断安排了绿色通道,当日即进行急诊手术。术中清除胸腔内大量积血,对出血部位进行了缜密处理。经过紧急救治,患者出血停止,暂时转危为安,术后患者带气管插管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一步治疗。

挽救性治疗,不抛弃、不放弃

迎来生命奇迹

术后第一天(次日)患者病情稳定,未见出血,但术后第二天再次出现出血,情况不容乐观,每天血性引流量为700ml至1000ml/日,血红蛋白最低为45g/L。时间过去了一周,虽然医生用尽了所有的止血方法,输液、输血等,但ICU内温女士的病情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并且ICU高昂的治疗费用对于温女士的家庭来说难以承受。经过内心的几番痛苦挣扎,温女士的家属办理了自动出院手续,这已经是患者家属第二次决定出院。陈群清教授得知这一消息,立即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陈群清教授认为患者这种出血不是破裂出血,而是渗血,尚有一线生机,并且患者还很年轻,就这样放弃太过可惜,只要有一个契机,这种渗血就会停止。“再给我们两天时间,我们一块搏一下,如果不行就出院回家”,陈群清教授这样对家属说,医生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了患者家属,“陈主任,我相信你!”,他们决定再试一试。幸运的是,就在这一天,这种契机出现了。患者肿瘤组织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显示ALK融合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生概率约为3%-8%,属于肺癌少见基因突变之一[1]。针对ALK融合突变NSCLC国内已经上市了三代ALK靶向药。但患者此时的患者情况危重,这种危重情况下能否使用靶向药物及效果如何是个未知数,陈群清教授立刻反复查阅国内外各种文献,均无类似病例可借鉴。经过全院肺癌MDT讨论后,陈群清教授力主放手一搏,尝试使用当时最好三代靶向药:洛拉替尼。

在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治疗方案以及相关可能发生的风险后,患者家属同意使用洛拉替尼进行挽救性治疗。在这个选择背后,是一场与癌细胞的博弈,也是科学治疗的积极求解。当天晚上就购买到了洛拉替尼,陈群清教授亲自把药物溶解,将药从胃管内注入患者的消化道。第二天,奇迹发生了,患者血性引流液从1000ml左右迅速降至200ml,第三天就没有出血了。而后患者的情况一天天好转,第四天患者拔除气管插管,11月21日,患者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晚期≠生命终点

靶向药物助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转回普通病房后,由于患者术后体质虚弱且长期使用呼吸机,肺功能及运动能力欠佳,胸外科联合康复医学科为患者进行了肺康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复查胸部CT,提示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在住院三周后患者顺利出院。回想起这位患者的救治经历,患者家属几度放弃治疗准备回家,而陈群清教授的一句“再给我们两天时间,我们一块搏一下”,将患者从死亡地边缘线救回。出院后患者定期随访复查,最近一次的随访检查结果提示肿块已经基本全部消失,日常服药也没有特殊不良反应。

陈群清教授也分享了救治这位患者的相关感受:“作为一位医生,对每一条鲜活的生命都非常敬畏,对每一条生命我们也绝不放弃。确实患者当时持续出血,同时经济上也十分困难,幸运的是发现ALK融合突变,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不抛弃、不放弃。”

目前,约有60%的NSCLC患者可检测出相关基因突变[2],且随着驱动基因研究的不断发展,系列具有确切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通过靶向药物治疗而获益。靶向药让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长期生存变成可能。陈群清教授表示:“随着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和新型化疗药物的出现,同时肺癌早诊早治国家策略的开展,肺癌诊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前肺癌五年生存率是很低的,现在有了明显的提高。晚期肺癌的治疗目标就要把肺癌变成一种慢性病来治疗,与瘤共‘舞’。”另外,陈群清教授分享了数例晚期肺癌患者经过靶向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及生存期的病例。“现在有第三代靶向药,随着药物的研发会有第四代、第五代。所以晚期并不可怕,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MDT诊疗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患者能有很大的获益。”陈群清教授补充道。

近期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重磅公布了三代ALK-TKI洛拉替尼随访超过5年的生存数据,经过5年的中位随访,洛拉替尼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仍未达到,5年PFS率高达60%[3],达到了有史以来单药分子靶向治疗的最长PFS。这意味着60%接受洛拉替尼治疗的患者在5年后仍未发生疾病进展或死亡。这一结果非常振奋人心,让正在接受洛拉替尼治疗的患者更有生存信心,也让更多ALK阳性NSCLC患者看到了高质量长生存的希望。

小结

陈群清教授说:“放弃一条生命是很容易的,争取一条生命是很艰难的。”生命的脆弱有时让我们束手无策,但医学的进步也给人以希望。在此次的医患故事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医生以专业的知识和执着的精神,不放弃任何一条生命,全力以赴去救治患者。也看到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配合,为一线生机而搏。更为幸运的是,患者发现了ALK融合突变,靶向药物精准出击为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奇迹。洛拉替尼的优异生存数据也给予了医生和患者更强的治疗信心,活出生命更多精彩!在更高效、低毒、精准的手段下,我们有了去对抗甚至是“治愈”癌症的武器。希望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新型药物的研发、规范化诊疗的开展、早诊早治的推进,能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和预后,助力肺癌实现慢病化和长生存。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群清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胸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曾留学德国;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等称号

  • 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协会胸心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胸部疾病协会食管癌多学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胸外科医师协会胸壁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分会常委

  • 广东省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胸心外科分会常委

  •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 致力于胸部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得多项科研基金。在肺癌和食管癌,特别是复杂高难度食管癌、肺癌根治术以及危重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严重漏斗胸,鸡胸矫治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严重胸部创伤的救治成功率高。胸腔镜的胸部外科手术的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创伤小且美观。曾获军队新业务、新技术证书以及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40余篇。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Guo H, Zhang J, Qin C, et al. Biomarker-Targeted Therapi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Cells. 2022 Oct 12;11(20):3200.

[2]吴一龙,陆舜,程颖,等.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非小细胞肺癌少见/罕见靶点:共识与争鸣[J].循证医学,2023,23(3):129-139.

[3]Benjamin J.Solomon,et al.Lorlatinib vs crizotinib in treatment-naïv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5-yea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safety from the CROWN study. 2024 ASCO. Abstract#LBA8503.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