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6月17日下午,京西永定河畔,雄壮的歌声唱响校园。由石景山区关工委主办的《长征组歌》进校园品牌活动走进石景山区实验中学,思政课教师与“五老”志愿者共同为300余名学生带来一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在诗与乐的交织中引导孩子们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校园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思政大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组歌》进校园活动是我们石景山区关工委为助力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打造的‘金课’。”石景山区关工委主任赵玉民回顾着一年以来亮点纷呈的活动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多次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与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我们主动向前,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助力学校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思政课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高大上’的道理讲得‘接地气’,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让学生听得懂、听得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组歌》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是一部用诗词全景展现长征全程、用音乐生动再现峥嵘岁月的红色史诗,被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2023年6月14日,《长征组歌》进校园在石景山区第二实验学校首站首演,朗诵与合唱相结合的演出形式让学生们耳目一新,反响热烈。在接下来的日子,《长征组歌》相继走进石景山区外语实验小学分校、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现场气氛高涨,广受师生好评。今年的《长征组歌》进校园活动再增新亮点,在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举办的两场活动中新添了“一老一小携手互动、一问一答长征知识”环节,学生们热情参与竞答,比拼知识量,达到了“以答促学、以知促行”的教育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石景山区关工委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探索发挥“五老”优势助力“大思政课”,拓展石景山区全面育人新格局。随着《长征组歌》进校园活动的足迹不断走深走远,该项目已经成为石景山区关工委上好“大思政课”、汇聚育人正能量的红色教育品牌。红色革命史诗之作如同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构建出全面、立体、具象的红军长征历程,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穿越时空般感知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的长征精神,不断激发孩子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锤炼过硬本领,接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接力棒。

老兵与老师同上一堂大思政课

“同讲一堂课”的思政大课堂,能够产生什么化学反应?2024年6月17日,《长征组歌》走进石景山区实验中学的红色教育活动给出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大思政课”整合教育资源,共享红色富矿,融入了更多新设计、新元素。学校思政课老师既是授课人也是主持人,串起整场演出,登台演出的老战士们既是表演者也是授课人,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以来,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场精彩演出的石景山区老干部大学八大处军营分校老战友合唱艺术团,是在首演《长征组歌》的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的班底基础上组建而成的。1964年,《长征组歌》诞生,1965年,全国首演,60年来演出不断,历久弥新,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表达。如今,《长征组歌》重回首演团队驻地石景山区,赋予了思政课程珍贵而特殊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别开生面的课程在思政课老师的开场主持中开讲,通过解析红军开始长征的历史背景,自然地引出了《长征组歌》第一曲《告别》。一曲唱罢,老师继续讲述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的传奇战役,《长征组歌》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随之唱响,悲壮而激昂。关于长征历史知识的现场问答也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现场氛围非常活跃。长征中既有波澜壮阔的辉煌,也有难以想象的苦难,在老师深情的述说中,第六曲《过雪山草地》的合唱响起。石景山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付生柱带来的原创诗歌《半截皮带》,更是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那段艰苦岁月,深刻感受到半截皮带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信仰力量。第七曲《到吴起镇》展现出的巨大喜悦则将全场情绪推向高潮,老战士们走下舞台,带领学生们放声高唱,热情互动。在思政课老师对伟大长征精神的解读中,全场齐声朗诵《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童声清脆,童心向党,这一刻,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万水千山”在学生心中有了清晰的模样,革命先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火燃出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伟大的长征精神犹如一颗红色的种子,种进了学生的心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完《长征组歌》,我了解到了红军长征永不言弃的精神。”“我认为长征精神就是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为报效祖国出自己的一份力。”鲜艳的国旗、灿烂的阳光、精彩的演出与孩子的笑脸交相辉映,孩子们踊跃分享着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老兵与老师同上一堂大思政课的教学实践,通过沉浸式体验、融入式教学等手段,在学生的“参与”“感悟”上下足功夫,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教与乐学相结合的思政立体课堂,以富有生命力、亲和力的教学呈现生动回应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两个结合”的重要指示,取得了1+1>2的合力育人成效,真正让思政教育“动”起来、“实”起来、“活”起来,实现了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在孩子的心田播撒红色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努力答好立德铸魂“新时代答卷”,石景山关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持续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工程的实施,创新教育形式,突出地域特色,厚植文化根脉,充分发挥以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为主体的“五老”队伍优势作用,组织“五老”与孩子们同书、同画、同声、同台、同心,用心用情培树出《长征组歌》进校园、“五老”讲师团进校园、京剧红色经典进校园、“二十四节气”进校园、诗词朗诵进校园、书法绘画进校园、快板艺术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达到启智润心的育人效果。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每一个孩子心田播撒红色基因的种子,浇灌伟大精神的力量,孩子们正努力从一株株向阳生长的幼苗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石景山区关工委高点站位、立足长效、统筹谋划、协调联动,继续联合区教育关工委,展现育人担当、延展育人场域、提升育人实效,积极助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全力助推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路径,共同构建石景山区“大思政”育人格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用信仰之光、理论之基、爱国之魂,为孩子们点亮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火炬”,让孩子们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区关工委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杨昕

编辑:杨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