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蜀道所指的范围发生过怎样的变化?蜀道大约开通于哪个时期?秦岭南北的文化何时出现了交流的痕迹?6月19日10:00,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王子今将在广元带来名人大讲堂“蜀道文化季”第二讲:《蜀道在世界文明史中的意义》,解答这些问题。

现场,王子今教授将从“蜀道:世界文明史与世界交通史中的特例”“两个‘天府’的沟通与‘秦并天下’对世界史的影响”“‘大关中’与‘山西’‘关西’:东方世界的经济重心”“蜀道与丝绸之路”四个方面,分析蜀道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与蜀的交通往来,有久远的历史记录。早在新石器时代,秦岭南北的重要遗址已经表现出共同的文化面貌。而在三星堆文化晚期形成的八个祭祀坑内,则有着明显、确切的印证。中原文明中尊、罍两种器型,就分别见于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尊,以及出土于二号祭祀坑的青铜罍。再往后,战国时期的放马滩秦墓出土木板地图上,已经可以看到道路和关隘的显示。直至秦并巴蜀,为大一统事业提供了重要条件。秦并蜀,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乃至世界文明史中,有哪些重要作用?这些交流,又如何与蜀道的开拓、发展有关?讲座中,王子今教授将结合考古实证与历史文献进行解读。

而蜀道的进一步延伸,即“西南夷”道路以及这一道路的开通,打开了被学者称为“西南丝绸之路”的国际通道。这条西南丝绸之路可从成都出发,经云南的昭通、会泽、昆明、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也可从成都取道芦山、汉源、西昌、盐源、大理等地,进入缅甸。蜀锦、食盐、茶叶、铁器等物资,得以流通,文化也得以传播和交流。王子今教授还将以历史上一种蜀地特产“蜀蒟酱”的传播路线为例,讲述蜀道如何与丝绸之路相连,从而影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虽然四川盆地如今被称为“天府之国”,但是在历史上,这个名称本是用以形容秦文化的基地,即关中地区自然条件之优越与经济实力之富足的。那么为何如今人们都称四川盆地为天府之国?讲座中,王子今教授亦将结合蜀道的相关内容,给出答案。

本期名人大讲堂讲座也将通过封面新闻APP、封面新闻微博等多个平台进行现场直播。对蜀道文化感兴趣的观众,还可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聆听讲座。

名人大讲堂由四川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协调组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讲座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大众、深入人心的知识讲坛,力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承的品牌活动,并努力探索构建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自2022年开始,名人大讲堂首次设置“主题季”,分门别类地围绕四川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优势资源,邀请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生动阐释蕴含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及当代价值,鲜活展示中华文化巴蜀因子的独特魅力。

2024年全新起航后,名人大讲堂共分“蜀道文化季”“古蜀文明季”“三国文化季”三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