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许立波 每经编辑:张海妮

6月12日下午,药明康德(SH603259,股价43.97元,市值1280亿元)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在上海召开。与过去几年一样,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并未出现在股东大会现场,而是以音频方式主持了会议。

股东大会召开前,有市场消息称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H. R.8333提案在纳入NDAA(《2025国防授权法案》)立法过程中受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股东大会现场获悉,药明康德表示:“《生物安全法案》目前不会进入众议院的2025国防授权法案的立法议程,其后续立法路径仍有待明确。”

自药明康德被卷入《生物安全法案》风波以来,公司股价持续大幅波动。如今该法案最新进展转向对药明康德较为有利,而其后续立法路径仍有待明确,暂时难言“靴子”已完全落地。

后续立法路径有待明确

根据药明康德此前披露的2024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9.82亿元,同比下降10.95%;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同比下降1.8%;归母净利润为19.42亿元,同比下降10.42%。

除了业绩情况外,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生物安全法案》对药明康德的影响。股东大会上,药明康德高级副总裁、全球法务负责人吴皓介绍称,公司了解到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于2024年3月6日投票通过一项“S.3558草案”的修订稿;美国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于2024年5月15日投票通过一项“H.R.8333草案”,该草案为此前编号为H.R.7085的拟议《生物安全法》草案的修订稿。

据悉,H.R.8333草案修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移除此前针对药明康德的各项指称,以及增加了一项不溯及既往条款(“祖父”条款),即豁免在拟议限制性条款生效前签订的合同。药明康德表示将继续积极地与咨询顾问一起努力澄清事实,呼吁修改草案。

此外,药明康德还了解到,关于将《生物安全法案》加入2025国防授权法案的修正案未能获得众议院规则委员会的批准,这意味着《生物安全法案》目前不会进入众议院的2025国防授权法案的立法议程,其后续立法路径仍有待明确。公司将继续密切观察相关的立法进展。吴皓表示,在法案颁布前,其立法程序仍需经历多个步骤。因此,草案内容(包括提及药明康德之部分)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

针对《生物安全法案》对药明康德业务的影响,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陈民章称,该法案确实给公司业务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少客户表达了担忧,“近期修订的版本中提及的‘祖父’条款,则为我们(在)目前的不确定性中带来了一定的确定性”。

投资者称交流时间过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在股东大会现场观察到一段“小插曲”。在药明康德管理层宣读完各项议案及披露计票结果后,李革随即以音频方式宣布本次股东大会结束。此时,距离股东大会召开还不到一个半小时,公司管理层在计票间隙与投资者互动、回应了三个问题。引发现场部分中小股东强烈不满。有股东表示自己天南地北、千里迢迢赶来参会,却连现场交流的机会都没有,希望公司管理层能延长与投资者互动的时间。也有部分股东将矛头指向李革,质疑其薪酬过高、长期身处国外等问题。随后,药明康德股东大会又恢复到交流环节。

李革2023年薪酬达4196.86万元。有股东现场质疑其薪酬是否合理。对此,药明康德方面回应称,药明康德作为全球化运营的公司,其薪酬方案也是参考全球同等规模的CXO(医药外包)企业来制定的,“实际上,经过公司薪酬委员会的评估和相关的审议流程,我们认为这个(董事长薪酬)是相对合理的”。

此外,药明康德高管还就投资者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回应,交流环节延长了约半个小时。会上,有股东提问“2024年,公司位于常州和泰兴的基地已经投入生产,预计能在当年度为公司贡献多少营收?”针对这一问题,药明康德方面回应称,目前公司位于常州的生产基地已全部投入运营,泰兴的生产基地从2023年八九月份开始投入运营,目前该基地的一些部门还在建设当中,“常州和泰兴的生产基地主要负责小分子药物的临床和商业化,我们预计这块业务在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的情况下能够在今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