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

1959年,一名女工人正在工作时,突然被身旁的工人问道:“菊清,你知道谁和你谈对象吗?”

女工人木讷地说道:“不就是老周吗?”

工友一听连忙说道:“你还不知道?他是周总理的亲侄子。”

听闻此言,女工人微微愣了愣神,随即便找到男友周荣庆提出分手。

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为何女工人在得知男友是周总理的侄子后,会立即提出分手呢?故事还得从女工人与周总理侄子周荣庆的恋爱经过开始说起......

1958年3月初,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乡出门村的19岁姑娘晋菊清等12位姑娘,被招进了九里山钢铁厂工作。

因出身农家,自幼饱受饥寒之苦,晋菊清在工作上十分认真,且踏实肯干,很快,她便受到了钢铁厂领导的表扬,也赢得了全厂工人们的尊敬,又因长相出众、乖巧,深得大家的喜爱,全厂上下一致称晋菊清为“炉花”。

性格开朗的晋菊清每当听到工友们称呼她为“炉花”时,她总是莞尔一笑,指着旁边被火烧得通红的钢炉,笑着说道:“这才是炉花。”

一次,晋菊清在说完这句话后,一位年轻的男人站在她身后,笑着说:“对,对,这才是炉花。”

晋菊清听声音有些陌生,便回眸一看,刚看到男人时,男人便笑出了声,还不等晋菊清发问,男人指了指她的脸,说道:“有灰,快擦擦。”

“俺不认识你,你笑话俺?”晋菊清擦了擦脸上的灰,看到男人还没有停下来笑,便有些生气地问道。

不等男人说话,站在一旁的工人,便主动上前同晋菊清说道:“他是咱厂新来的工会干部,叫周荣庆,他可是个文化人,听厂长说是来给咱们送精神食粮的。”

晋菊清看了看周荣庆,低下头默不作声,良久后,她准备询问周荣庆是来送什么“精神食粮”时,却发现站在一旁的周荣庆早已离开了。

原本晋菊清以为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小插曲,却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晋菊清

下午下班后,晋菊清听闻厂子里要演戏,她当即同三个好友一起跑到厂门口的戏台子边上,在那里,晋菊清再一次遇到了周荣庆,当时周荣庆正在为演戏的工作人员搭戏台子。

在晋菊清准备回家接自己的母亲晚上一同来看戏时,早已注意到晋菊清的周荣庆突然说道:“小晋小晋,别走嘛,帮我买点点心。”

说着,周荣庆便从自己有些脏兮兮的衣服口袋中拿出钱,朝晋菊清递了过去,可晋菊清并未接过钱,而是说:“我不认识你,我不帮你买。”

话音刚落,晋菊清便准备离开,周荣庆却拦住她说:“怎么不认识?上午咱不就认识了嘛。快,快帮我买去!搭戏台子的工人们都饿坏了。”

周荣庆说完便把钱塞到了晋菊清的怀中,晋菊清一听工人饿坏了,她也不再推脱,赶忙跑去给工人买点心,可在当时的代销点并没有这些吃的,跑了许久晋菊清也没有买到,为了不耽误工人吃其他东西,她赶忙跑回搭台子的地方,将此事告诉周荣庆。

周荣庆见晋菊清空手而归,并未责备,而是低低地笑了一声,便抱起一个长竹竿,或许是晋菊清为没有让工人填饱肚子感到有些内疚,又或许是晋菊清见周荣庆一个人抱竹竿有些吃力,她连忙走上前去帮忙。

在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晋菊清便准备离开了,就在这时,周荣庆说:“小晋,谢谢你!”

听闻此言,晋菊清的脸一下便红了起来,她一边走一边说道:“俺走了,回家接俺妈来看戏!”

“去吧!把你妈妈接来,我给她留个好位置。”见晋菊清走远了一些,周荣庆大声喊道。

当天晚上,晋菊清把母亲带过去时,发现周荣庆的确给自己和妈妈留下了好位置,对此她万分感谢,她心里不禁想道:“厂长请来送精神食粮的人真好,人家是大干部,也不嫌弃我们老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临时戏台

渐渐地,晋菊清与周荣庆越发熟悉了起来,二人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有一天,周荣庆在下班后突然找到晋菊清,热切地说:“小晋,去我家玩吧,我家里只有妈妈,她很寂寞。

见周荣庆诚心邀请自己,晋菊清也不好拒绝,于是二人相约在一个轮休日前去看望周荣庆的妈妈。

不久后,晋菊清跟随周荣庆来到家中,看望了周荣庆的母亲王兰芳,王兰芳一见到晋菊清便拉住她的手,连声夸赞道:“你就是菊清吧?荣庆老向我夸你能干!好,好,真是个俊姑娘!”

自幼跟随母亲乞讨的晋菊清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她害羞地低下了头。

周荣庆见状,连忙拉开母亲说:“妈妈,小晋第一次到咱家来,看您把人家羞的。”

王兰芳看了看儿子,轻轻拍了拍晋菊清的手,便放开晋菊清了,随后,王兰芳又询问了晋菊清的家庭状况,并讲述了自己一家人的过往。

当天中午,王兰芳母子二人留晋菊清在家中吃饭,饭桌上,王兰芳又问道:“菊清,你谈朋友了吗?”

“王阿姨,俺还小,才19岁,还想再等几年。”

王兰芳听闻此言,盯着晋菊清看了良久,眼角的笑意藏也藏不住,良久后,她看了看晋菊清,又看了看周荣庆,缓缓说道:“19岁也不小啦。”

吃完饭后,王兰芳又同晋菊清闲聊了一会儿,才让儿子送晋菊清离开。

两天后,刚下班的晋菊清正准备回家,就被厂领导叫进了办公室:“小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周荣庆的母亲说:‘想让你给她当儿媳妇呢。’”

晋菊清听闻此言,倍感震惊,她连忙摇了摇头:“人家是大干部,还是革命家庭,俺出身农家,不般配!”

“周荣庆说他愿意,他母亲也喜欢你,老周虽然年纪比你大点,可他人还是很不错的,你考虑考虑。”厂领导见状劝说道。

在经过几天的思考,加上周荣庆的猛烈攻势后,晋菊清还是答应了同周荣庆交往。

在交往过程中,虽然没有花前月下,没有你侬我侬,更没有时髦浪漫,但随着长时间的相处与交往,周荣庆与晋菊清的感情还是十分深厚的,但让周荣庆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后,女友晋菊清却和自己提出了分手......

1959年年初的一天,焦作九里山钢铁厂的几名女工人正在聊天时,突然,一名女工人把晋菊清拉到一旁,略带神秘地问道:“你知道你和谁谈对象吗?”

晋菊清一听此言,顿时摸不着头脑了,她木讷地说道:“不就是老周吗?这你们都知道呀!”

女工人立即在晋菊清耳旁低低耳语了几句,听到女工人的话,晋菊清顿时愣了神,站在远处久久没有反应过来,良久后,她怒气冲冲的找到自己的男朋友周荣庆,周荣庆看到晋菊清来找自己时,本是满脸笑容,但在看清晋菊清脸上怒气冲冲时,他脸上的笑容也消失殆尽,还未等周荣庆询问发生了何事,只听晋菊清说了一句:“咱不要谈了。”

听闻此言,周荣庆顿感不妙,连忙问为何,晋菊清沉吟良久后问道:“你和周总理是什么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

“周总理是我伯伯。”周荣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惊讶地看着晋菊清说。

“那你为什么要骗我?”晋菊清在得到周荣庆肯定的回答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你要早说,我咋敢高攀你,咱从今后不要谈了。”

周荣庆听到晋菊清的话,微微蹙了蹙眉头,他紧紧拉着晋菊清手,没有说话,而是陷入了深思......

周总理的亲弟弟周恩溥正是周荣庆的父亲,受哥哥周总理的影响和关怀,周恩溥思想开朗,天生就是一副热心肠,每每遇到别人有了困难,他总是要出手相助,为此,他的小姨子王兰芝曾笑他“多管闲事”,可对于这一评价,周恩溥总是一本正经的说道:“该管的事,我就得管。”

因兄长是周总理的关系,1944年,周恩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抓捕,抓捕后,国民党对周恩溥施以暴刑,只为能从他口中挖掘出与周总理乃至共产党相关且重要的线索,可无论国民党怎么严刑拷打,周恩溥始终从未吐露一句关于哥哥周总理和共产党的事情。

渐渐地,国民党心灰意冷,他们知道从周恩溥口中得不到任何有用的消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还是把周恩溥释放了,但由于周恩溥身体较为虚弱,1945年,在出狱没多久后,周恩溥便含恨告别了人世,这一年,周恩溥仅有4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恩溥

周恩溥逝世后,妻子王兰芳含泪埋葬了丈夫,由于生活没有着落,王兰芳便去给人当保姆。

然而不幸的是,1948年初,周恩溥与王兰芳唯一的儿子周荣庆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这让王兰芳十分痛苦,为了能够救回儿子,1948年,解放军来到潍坊一带后,王兰芳便参了军,并参加了常潍战役。

与此同时,周荣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次战斗中,成功逃离国民党军队,并来到解放军部队中,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就这样,王兰芳和周荣庆母子二人在前线战斗着,共同为作为丈夫又身为父亲的周恩溥报了仇。

新中国成立后,王兰芳和周荣庆才重新团聚,1950年,王兰芳带着周荣庆来到北京生活,对于弟弟周恩溥一家人对新中国的贡献,周总理铭记于心,在得知弟媳王兰芳和侄子周荣庆在北京后,周总理和邓颖超总是时不时前去探望。

后来,周总理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还曾特意找到弟媳王兰芳说:“你不要拿国家的工资了,以后由我来照顾你。”

对于大哥周总理的这一提议,王兰芳并未反驳,而是选择了听从,因为她知道周总理的话,一定是以人民、国家利益为主,自此,王兰芳便成了一位不拿国家工资的老红军。

从那时起,周总理每个月都会从自己400元的工资中,拿出50元给弟媳王兰芳,另外,弟媳看病吃药的钱也是根据需要另出的,对此,周总理还专门交代自己的侄子周荣庆:“50元钱是给你妈妈的,谁也不要用,你们花钱自己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

对于大伯的这一句话,周荣庆始终牢记于心,哪怕是住房简陋,生活清苦,他也从未抱怨过一句,也从未向大伯周总理,乃至组织上伸过一次手。

周荣庆一直对大伯周总理十分敬佩,对于周总理做出的决定他也万分尊重,在抗美援朝结束后,周荣庆所在的军医院内的工作人员面临转业,当时国家刚好提倡机关干部下基层劳动锻炼。

为此,周总理还特意把周荣庆叫到中南海,嘱咐道:“你们到基层去吧,不要当官,当个工人最好。”

周荣庆微微点了点头,周总理沉吟良久后,又说:“你领着你妈妈到河南吧,在那里参加劳动锻炼,这样对你有好处。你们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以我的亲属自居。”

就这样,周荣庆遵照大伯周总理的指示,于1957年带着母亲王兰芳来到焦作卫生学校,不久后,他又主动带着母亲从焦作卫校下到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

想起大伯周总理对自己教育的点点滴滴,周荣庆目光十分诚恳地望着晋菊清,严肃地说道:“周总理是我大伯又如何?我大伯是我大伯,我是我,我大伯要求十分严格,不让我说我和他的关系,不信你去问我妈妈。”

说完,周荣庆便拉着晋菊清的手来到了家中,向母亲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王兰芳听后,急忙拉着晋菊清的手坐下,劝说道:“菊清,我的好孩子,你和荣庆谈得好好的,怎么因为他伯父是总理就吹哩?”

晋菊清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农民,如今得知周荣庆是周总理的侄子,便认为是自己高攀了周家,她轻声说道:“我怕......”

“我们是总理的亲属不假,但我们也是普通人,你不要有什么顾虑。”王兰芳轻声安慰道。

听了王兰芳的话,晋菊清想到自己与周荣庆谈了半年,从没听过他提起伯父周总理的事情,更没见他对自己发过脾气,良久后,她才微微点了点头:“王阿姨,您可想好,我可是一个农家女,不然荣庆会后悔的。”

周荣庆听晋菊清这么说,才放下心来,他轻轻拍了拍晋菊清的后背,高兴地说:“只要你不嫌弃我,我才不后悔呢!

后来,双方母亲把婚事的日子定在了1959年5月10日,婚前,周荣庆按照母亲的吩咐,给伯父周总理和伯母邓颖超写了一封信报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与邓颖超

在收到周荣庆的来信后,周总理高兴极了,他立即给周荣庆回信庆贺,邓颖超也随信给侄子、侄媳寄去了一条毛巾被,一对鸳鸯枕头和一条纯毛毯。

婚后,周荣庆和晋菊清始终相濡以沫,他们也从未以自己是周总理的身份自居。

在此后的岁月里,周荣庆没有任过一官半职,都是一个普通干部,为此,还曾有人劝周荣庆道:“你看你,伯父是总理哩,你咋不去找他,让他给你弄个官当当。”

周荣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总是十分严肃地说:“伯父是伯父,我是我,我才不找哩!”

多年后,晋菊清回忆起与周荣庆在一起的岁月,她曾这样说:“结婚后,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老周在人前人后说过一句周总理是他伯父的话......”

1968年,王兰芳突然对儿媳晋菊清说:“菊清呀,你陪我去趟北京吧,我想你大伯和七妈。”

晋菊清从未见过周总理和邓颖超,她听闻此言,便兴奋地点了点头,由于周荣庆工作繁忙,便没陪同一起前往北京。

到达北京后,王兰芳立即给总理办公室打去电话,邓颖超接到电话一听是弟媳的声音,高兴地语气中略带些许埋怨:“兰芳呀,你把你大哥和我忘了?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我们?”

当邓颖超得知王兰芳已经来到北京后,又高兴地说:“噢,你们来了北京,我这就让人去接你们!”

不一会儿,王兰芳和晋菊清以及三个孩子便被接到了中南海西花厅,这是周总理夫妇第一次见到侄媳妇。

邓颖超在见到晋菊清后,连忙握住她的手说:“我也是河南人,咱俩是老乡!”

说完,邓颖超还把自己的鞋脱下来,让晋菊清试试,晋菊清一穿正合脚,邓颖超看到后笑着说:“婆媳俩有缘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一家人合影

晋菊清当时只觉得七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可让她没想到的是,七妈让她试自己的鞋是在暗暗给她量尺寸,准备送她鞋子穿呢。

大约到中午12点时,周总理才从办公室走了出来,他笑容满面的同弟媳和侄媳问好,还弯腰轮流抱起三个孩子亲了个遍,饭桌上,周总理夫妇与王兰芳、晋菊清畅谈了许久,一家人其乐融融......

回河南时,周总理夫妇还送给晋菊清许多衣服和鞋子,总理还亲自送给晋菊清一块手表,临走前,周总理还嘱咐晋菊清道:“你妈妈当年为革命流过血,你和荣庆要待她好点儿!”

晋菊清连连点头:“请您放心,总理。”

此后的岁月里,晋菊清始终牢记伯父周总理的话,在生活紧张时,她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也 要把好吃的送给婆婆。

而王兰芳见儿媳待她如此好,心里也十分过意不去,就每月把大哥周总理寄给她的钱,再分出5元给晋菊清的妈妈。

回忆起此事时,晋菊清曾眼含热泪地说:“俺婆婆太好了!”

1975年,68岁的王兰芳逝世,母亲去世后,周荣庆立即给远在北京的伯父周总理打去电话,当时由于周总理重病在身,邓颖超接到电话后,立即向周总理请示,周总理得知此事后,轻叹一声:“葬礼一切从简,听从焦作市民政局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

随后,邓颖超立即回电把周总理的指示告诉了周荣庆夫妇,由于当时没有火葬场,晋菊清和丈夫周荣庆只得含泪把母亲土葬在焦作烈士陵园。

然而就在王兰芳逝世不久后,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逝世,当晚,周荣庆一家人正在吃饭时,突然接到七妈邓颖超发来的电报,电报上写道:

“总理逝世,在京的亲属参加葬礼,在外地的亲属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要来北京,这是总理的安排。”

在看完电报后,晋菊清和周荣庆哭得泣不成声,晋菊清哭着说道:“伯伯去世了,咱去送送他,这是人之常情,咋办现在就去北京,我想见伯伯最后一面。”

听到妻子的话,周荣庆脸上的泪水越来越多,可他还是把着门,哽咽着安慰妻子:“既然伯伯和七妈不让去,咱们就得听他们的话。伯伯去了,我也很难受,但我们要听他们的话,免得七妈再生气。”

就这样,晋菊清一家人没有赴京参加周总理葬礼,在周总理逝世后,晋菊清心里时常挂念着七妈邓颖超的健康状况,总是想去北京看看七妈,但每次给七妈写信,都遭到了七妈的拒绝:“你们工作都很忙,来回又要花钱,还是不来好。”

对此,晋菊清也无可奈何,当她后来得知七妈生病后,急忙劝说丈夫一同去看望七妈,可周荣庆却摇了摇头说:“七妈不让去,咱要听她的话。”

1988年春,晋菊清再次得知:七妈邓颖超病重了,这一次,晋菊清执意去北京看望,当她见到病重的七妈时,哭得泣不成声,邓颖超在昏迷中断断续续与晋菊清说话,嘴里不停嘟哝着:“好孩子,不许哭,要坚强......”

晋菊清从北京回到焦作不久后,丈夫周荣庆一病不起,1992年1月15日,周荣庆走完了她63岁的人生历程,临终前,他紧紧握着妻子的手说:“我该和你到北京,一起去看看七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荣庆之墓

1992年7月11日,在周荣庆逝世半年后,邓颖超与世长辞,当晋菊清得知这一噩耗后,他当即带着三个孩子前往北京送七妈最后一程,在北京,晋菊清和其他亲属一起把七妈的骨灰撒上了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