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洲的分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洲是指沙漠或干旱地区中,因有水源而形成的适合植物生长和人类居住的地方。

绿洲可以根据其形成原因和水资源来源进行分类:

1.河流绿洲:由河流提供水源,常见于河流两岸。

2.泉水绿洲:由地下泉水涌出形成,通常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洼地。

3.灌溉绿洲:依赖人工灌溉系统,将远处的水源引入干旱地区形成绿洲。

4.降雨绿洲:依靠季节性降雨积累的水源维持。

二、水资源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流:一些大河流经干旱地区,为沿岸带来丰富的水资源,如尼罗河沿岸的绿洲。

地下水:通过地下水位上升或泉眼涌出的方式提供水源。

降雨:尽管干旱地区降雨稀少,但偶尔的大雨也能为绿洲补充水分。

人工灌溉:通过修建渠道、水库等设施,将远处的水源引入干旱地区。

三、 绿洲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流:一些大河流经干旱地区,为沿岸带来丰富的水资源,如尼罗河沿岸的绿洲。

地下水:通过地下水位上升或泉眼涌出的方式提供水源。

降雨:尽管干旱地区降雨稀少,但偶尔的大雨也能为绿洲补充水分。

人工灌溉:通过修建渠道、水库等设施,将远处的水源引入干旱地区。

四、绿洲的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撒哈拉沙漠中的费赞、卡达菲和西瓦绿洲 阿拉伯半岛上的利雅得、麦加等城市周边

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吐鲁番、哈密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东侧

五、绿洲的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水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水资源: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防止水源枯竭。

节约用水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雨水收集:建设雨水收集和储存设施,增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 防治沙漠化

植树造林:在绿洲周边种植防风固沙植物,如胡杨、梭梭等,形成绿色屏障,防止沙尘侵袭。

草地恢复:通过封育、补播等措施恢复退化草地,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

合理放牧:控制放牧强度,防止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3. 土壤保护

改良土壤结构:通过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防止土壤盐碱化:采取合理灌溉排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

4.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天然植被:禁止乱砍滥伐,保护原生植物群落,维护生态系统稳定。

野生动物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5. 社会经济措施

可持续发展规划:制定绿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需求。

环境教育与宣传: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绿洲保护的重要性认识。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绿洲保护项目,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6. 科技支持

科研投入:加强对绿洲生态系统、水资源管理、沙漠化防治等方面的科研投入,开发适合当地的环保技术。

数据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对绿洲生态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拓展——坎儿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坎儿井的分布

中国新疆:主要集中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等地,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坎儿井系统之一。

伊朗: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干旱地区。 阿富汗、中亚等地:也有较多分布。

2.坎儿井的作用与意义

农业灌溉:提供稳定的灌溉用水,促进农业生产。

居民用水:解决干旱地区居民生活用水问题。

生态保护:通过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土地荒漠化。

文化遗产:坎儿井是古代智慧与技术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坎儿井面临的问题

尽管坎儿井系统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代社会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维护困难:由于地下渠道复杂且深埋,维护和修复工作难度大。

水资源短缺:随着气候变化和过度开采,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坎儿井出水量减少甚至枯竭。

现代化冲击:现代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传统坎儿井被弃用,需要保护和传承。

4.坎儿井的保护与传承

科学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确保可持续利用地下水资源。

技术创新: 在保留传统技术精髓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坎儿井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加强保护意识。

国际合作: 与其他拥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国家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探讨保护与利用的方法。

今天,一起来看看高考题中涉及到的

“沙地”都考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干旱半干旱区沙地

1.横向沙丘:

① 新月型沙丘是一种最简单的横向沙丘形态。其平面如新月,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迎风坡为凸坡,较平缓;背风坡为凹坡,较陡。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当横向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丛阻碍时可以形成抛物线沙丘,其形态与新月型沙丘相反,沙丘的2个翼角指向风源方向,沙丘的凹侧迎风,平面上像一条抛物线,一般高2-8m,如图2、图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纵向沙丘又叫沙垄,沙丘形态的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一般小于30°)。长条状展布,最长达数十千米,高约数十米,宽数百米。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形态: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应练习】

读下图回答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该沙丘地貌分布图最不可能在(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鄂尔多斯高原(黄河以南,黄土高原以北)

D.柴达木盆地

2.该地区的主导风向(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参考答案:1-2 DB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图X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X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3-5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南风 B.西北风

C. 西南风 D.东北风

4.风影沙丘( )

A. 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 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 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5.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参考答案:3-5 DDC

6.如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泉、沙山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 3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 1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山广布,最高达 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山内部较潮湿,沙山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分析该地高大沙山的形成原因。(8分)

参考答案

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2分),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2分);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2分),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2分)。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2分)(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2020全国卷三)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8所示。图9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分别简述图8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I 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 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凤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解析:根据材料,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风沙沉积增多会导致湖沼面积缩小,两者之间成负相关关系。小结:曲线变化特征常用表述语言:总体上升(总体下降),持续上升(持续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波动剧烈(波动较小),以及这几种情况的组合表述。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解析:流动沙丘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风力减弱、植被增加、沙丘水分增多、沙丘增高等方面考虑,结合图表可知,该时间段内气温波动变化,降水波动增加,植被增多,沙丘中水分增多,有利于流动沙丘转固定沙丘。(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解析:湖沼面积减小有两种情况,泥沙淤积增多和入湖水量减少。根据材料,此时间段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所以泥沙淤积并不多,那么只能是入湖水量减少,而此时间段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 ,降水波动增加,所以只能是人为原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人类活动增强,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蒸发增加,地表水减少,入湖水量减少。(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 450 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 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赞同即为认为沙地会消失,不赞同即为认为沙地不会消失。沙地的存在受自然因素影响(蒸发与降水影响,植被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再从不同的时间尺度来判断,大尺度是趋于平衡,小尺度是会有变化。

02

湿润半湿润区沙地—“天漠”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在半湿润及湿润地带,具备沙物质组成的地表在植被遭到破坏、沙体裸露和干季与风季在时间上同步的条件下,经风力作用的结果同样可以产生风沙活动,并塑造出沙丘起伏的地表景观,地表出现类似沙漠化环境的土地风沙化。它的形成须具备地表具有丰富的物质来源,旱季和风季重合以及植被稀疏等条件。一般出现在河边,湖边,海边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题训练】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1~2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环流形势弱,风力较小,当副热带高压北移至29.5°N以北时,该地吹东北风,当副热带高压中心在鄱阳湖以东时,该地偏东风受大别山、庐山阻挡,被迫变为东北风南下;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

2.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沙岭沙山在较早时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其上的垄槽则是由偏北风吹蚀形成。翡翠岛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黄金海岸南部。该地区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区内风向季节变化较大,夏秋季节盛行偏西风,冬春季节盛行偏东风且冬春季节风力较大。读图,完成3~5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现在,沙丘获得的补充沙源主要来自

A.西北内陆

B.浅海区及沿海沙滩

C.深海区

D.河流

4.图示沙丘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受夏秋季节偏西风影响

B.受冬春季节偏东风影响

C.受涨潮海水的影响

D.受落潮海水的影响

5.滑沙入海是该岛颇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该旅游活动对沙丘影响明显的季节及具体影响是

A.冬季,使沙丘高度增高

B.夏季,使沙丘高度增高

C.冬季,使沙丘高度降低

D.夏季,使沙丘高度降低

【参考答案】3-5.BBD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上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分析图示河谷冬春风沙活动的沙源。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8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2)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 2分),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2分),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2分),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2分)。7.满洲乡(22°30′N,120°34′E)位于台湾岛的南端恒春半岛东岸东部丘陵,属于中央山脉的余脉。这里每年九月至次年四月盛行东北风。图12所示区域是满洲乡北部地形图,受地形与风向的影响,G处形成了沙丘、又不断变化成沙丘断层、沙壁、沙浪、沙河、沙纹等特殊的沙漠景观,面积达200多公顷,为台湾唯一的沙漠,称九棚大沙漠,又名港仔大沙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根据材料,简述九棚大沙漠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港仔溪从上游搬运下来的泥沙(2分),在出海口受到海水顶托作用(2分),泥沙堆积在河口两侧 (2分);冬季退潮时,强劲的东北季风,将沙滩上沙粒吹往内陆地带(2分);沙粒受到地形与植被阻挡,在山前堆积(2分)。(共10分)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