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大约有2.2万名志愿军官兵被俘虏,战俘的去向成为停战谈判中双方争论的焦点。这项议题从1951年12月11日争论到1953年6月8日,才勉强达成一致,耗时17个月又27天,这也是战争拖延了3年才结束的主要原因。

谈判结果是:6000多人返回大陆,1.4万余人去了对岸,700多人去了中立第三国。这也成了以后美国攻击、丑化大陆的主要依据。中国最后为何会在战俘问题上妥协?为何有这么多人放弃家庭团聚的机会,去到异乡?他们在战俘营内到底经历了什么?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讲一下志愿军战俘的问题。

志愿军有2.2万余人被俘,但控制的美籍战俘只有4000余名,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要承认的一点是,美军的综合实力确实比志愿军强,尤其是武器装备和后勤供应能力。由于火力不足,志愿军副司令邓华根据几次作战经验总结,需要4倍以上兵力才有把握歼灭美军。参战兵力越多,被俘的概率也就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美军都是机械化部队,而志愿军全靠两条腿。追击的时候追不上,撤退的时候跑不掉。

比如在第二次战役中,东线美军陆战第1师被围,他们不慌不忙地修了个小型机场运送补给,还空投了预制钢桥接通退路。志愿军缺粮缺弹,连颗土豆都吃不上,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逃走。而西乡战场,美军第2师被围后,扔掉武器,在空军掩护下逃走了。如果这两次战役合围成功,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很可能改写。

志愿军战俘大多来自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的撤退阶段,占到战俘总数的80%,仅180师就有3000余人被俘。这其中既有指挥上的失误,更多的还是双方实力的悬殊。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志愿军弹药和粮食都消耗殆尽,非常疲惫,在准备转移之际,美军利用机械化优势向我后方穿插,导致一些部队撤不回来。

在关于战俘问题的谈判中,中国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那就是要求遣返全部战俘,这是根据《日内瓦国际公约》相关精神提出的。美国考虑到战后的美苏对抗以及半岛南北势力平衡等问题,不愿意遣返全部战俘,打着“人道主义”“人权”等幌子提出“对等遣返”。遭到了中朝强烈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蒋和李承晚的态度基本与美军一致,李承晚不断叫嚣要“单独行动”,破坏停战谈判,给美军施压。而老蒋后期则派出一些特务充当技术人员、翻译,到战俘营内活动。

双方因为战俘问题打打停停。后来美国提出“自愿遣返”,仍然遭到中朝的拒绝。随后美军便祭出武力手段,对朝鲜进行狂轰滥炸,朝鲜面临较大压力。1952年7月11日至12日夜,短短一昼夜的时间,美军的轰炸就让平壤居民伤亡达6000多人。因此金日成认为:

“看不到继续就战俘问题争论有什么合理性,因为这些争论正在导致更大的损失。”

自始至终,苏联对停战谈判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一开始中朝在谈判问题上出现分歧时,斯大林都是坚定地支持中国,认为必须要打击美国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