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春节将近,贵州遵义市公安局的一位领导,在遵义市桐梓县木瓜镇派出所所长王飞的陪同下,到基层走访,来到木瓜镇新坝村。

走基层可不是谁家都去,而是去基层里的困难户,或者是退伍老兵去走访、慰问,谁家要是有点困难,有个大事小情的,都可以提出来,领导帮忙解决。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领导来到村里一位叫陈大权的抗美援朝老兵家中慰问,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60多年了,党和政府一直挂念着这些英雄老兵的生活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王飞第一个就把领导请到陈大权家里来,在陈大权老兵家中,公安局长与他进行了简单的寒暄后,无非是年龄多大了,身体还硬朗吗?有什么困难吗?

陈大权虽然年龄有点大了,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双眼却炯炯有神,他告诉领导,自己一切都挺好,感谢组织的挂念。

领导然后开始打量屋内的陈设,不经意间,在一个相框内看到一堆照片,都是年轻的志愿军一寸免冠照,在一堆照片中,最显眼的是在中间的那张,照片上的年轻人梳着偏分的头发,浓眉大眼中有一股英朗的飒气。

这位领导也算是半个军人出身,再看着眼前的这位老兵,没想到这老兵年轻时竟然这样出类拔萃。

于是就问道:“老同志,这照片上的人是您年轻时候吗?”

让公安领导没有想到的是,老人的回答竟然是:“不是我,那是邱少云!”

公安局长听到后立马感觉到震惊,邱少云可是抗美援朝时期最著名的战斗英雄,可谓是家喻户晓,他马上努力地在脑海中回忆邱少云的样子,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

尽管全国曾铺天盖地的宣传邱少云,但是并没有公布真实的照片,而是用的画像,包括我们在教科书中看到的“邱少云”,实际上是根据邱少云的弟弟邱少华以及战友们的描述绘画出来的。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一个这样英雄的人物却没有真实的照片,自然引起人们对邱少云事迹产生怀疑,比如有人指出小学教材《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至少有三处不真实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质疑是邱少云在战斗前被烧死,他随身携带的武器比如手榴弹在燃烧的过程中为什么不爆炸?

第二个质疑是,当时邱少云埋伏的地方距离敌人只有60多米,在火燃烧过后,周围的草都被烧光了,为什么敌人还发现不了目标?

第三个质疑是,当时志愿军的队伍真的在山坡里潜伏了那么久的时间,都是一动不动的?

在这种论调的影响下,甚至有个别人提出质疑,真的有邱少云这个人吗?

其实,这种猜测都属于脱离实际的凭空想象,现在的很多人坐在家中,连战争片都没看过几部,就凭空猜测。

邱少云之所以没有留下照片是可以理解的,在旧社会时期,照相技术不发达,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去照相,莫说他这样的老百姓,就是很多将领,在新中国成立前也没有几张照片。

因为当时战场环境太过于恶劣,在邱少云牺牲后,部队紧接着就投入到更凶险的战斗当中去了,牺牲特别大,善后工作也很多,当时也只把邱少云当作一般的战斗英雄。

邱少云后来成为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成立邱少云纪念馆的时候,工作人员曾多次到邱少云家里去寻找生前的照片,但是都没有找到。

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能根据家属和战友的描述,画出了英模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几乎没有人会有邱少云的真实照片,当公安领导听到陈大权说这张照片是邱少云的照片时,感觉十分震惊。

尽管过去了那么多年,此事依然掀起不小的轰动,公安领导通过与陈大权的交流,更多的了解了陈大权与邱少云的历史,以及这张照片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