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隐翅虫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大蚂蚁。图据科普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图 王思祺

夏季来临,地上爬的毛毛虫、空中飞的小飞虫,各种小昆虫都活跃起来了。蚊子叮咬我们、飞蛾落在身上,我们都要下意识去拍打,把它们赶走。但是有一种小虫子,千万拍不得!它是隐翅虫,被称为“飞行的硫酸”,听名字是不是就感觉很可怕?它是“何方神圣”,长啥模样?今天就来揭开它的真面目吧。

1

它是甲虫却常被误认为蚂蚁

究竟什么是隐翅虫?其实,隐翅虫跟我们熟悉的金龟子、七星瓢虫一样,都是甲虫,只不过这种甲虫长得不够典型。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甲虫背部都有坚硬的“鞘(qiào)翅”,整个身体像穿了一件铠甲。隐翅虫则不一样,它的鞘翅十分短小,仅仅覆盖在胸节前方,柔软的腹部暴露在外,乍一看好像没有翅膀一样,所以才得名隐翅虫。
  隐翅虫多数身材短小、细长,头上还有两条触角,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大蚂蚁。人们也因此放松了警惕,无惧于和它“亲密接触”,却不知一次轻轻的拍打,就有可能导致皮肤溃烂。

2

注意辨别:红黑相间的才有毒

每年6月到9月,隐翅虫会大规模出现。没错,现在开始已经进入了它的活跃期。
  隐翅虫分布范围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它喜欢潮湿的环境,在农田、林间、山地、河畔与海边,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还具有趋光性,喜欢在灯光下面聚集。
  一大拨隐翅虫来袭,我们是不是要被“飞行的硫酸”包围?不要慌,全世界6万多种隐翅虫中,绝大多数都是对人体无害的,只有一小部分才有毒。
  那么,如何区分毒隐翅虫呢?毒隐翅虫一般体型较小,体长通常为1到2厘米,并且身体上颜色分布十分有特点——头部黑色、胸部红色、鞘翅黑色、腹部前端红色、腹部末端黑色。整个身体呈现出明显的“黑-红-黑-红-黑”颜色,十分醒目。
  这种醒目的颜色正是它的警示色,是在告诉捕食者:“我有毒,别碰我,我不好惹!”

3

别下死手小心它向你“泼硫酸”

都说隐翅虫是“飞行的硫酸”,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体内含有“隐翅虫毒”,这是一种强酸性的毒液,PH值相当于浓硫酸。如果皮肤与这种毒液接触,就像碰到了浓硫酸,会有灼痛感,严重的还会溃烂。
  不过,隐翅虫并不是“主动进攻型”,它不会像蚊子一样叮人,也不会像马蜂一样蜇人,如果不去拍打,它会将毒液“藏在”体内,也就不会引起可怕的后果。
  既然它不需要人,为什么非要跑到人的身上呢?这真的只是一场“可怕”的意外,它只是把人的身体当作一般的物体爬过而已。
  所以,只要我们不对隐翅虫“下死手”拍打,它就不会“泼硫酸”,彼此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就好啦!
  如果手快已经拍了虫子,毒液已经渗出,应立即用碱性肥皂清洗接触部位,必要时外用抗感染及激素类膏药,切忌用强碱性溶液清洗。如果皮肤接触毒液后出现明显红斑、脓疱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综合科普中国、健康郑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