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下葬前天晚上,他5个战友在我家打地铺,却把父亲的存酒喝完

从我有记忆开始,每到年底的时候,家里面总是很热闹,而母亲和奶奶就在厨房里忙着做饭。一般情况下,在农村如果家里来朋友了,主家会找村里的好朋友过来陪着,我们这叫“陪qie”,但父亲很少找人过来,因为这些都是他的战友,不需要别人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父亲的战友喝的酩酊大醉,都是父亲和母亲收拾餐桌,然后把他们背到床上去。父亲战友多,但不喜欢喝酒,容易上脸,喝一口都不行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他的战友都是自己带酒来,因为知道父亲不喝酒,家里也没酒。

这一年父亲去世了,他的5个战友都过来,下葬前的那个晚上,他们打了地铺,坐在地上,陪着我父亲一晚上,也把我家的酒,喝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说起来,父亲的这几个战友,也就在我小的时候大家经常走动,后来慢慢就少了。

郑龙叔,是我们县里的,刘宝根叔,是我们隔壁镇上的,大概相距20公里的样子,还有一个三叔,离我们家不算是特别远,因为走的比较近,他比我父亲大3个月吧好像,于是我就喊他三叔。

这三个,算是跟我们家走的比较近得了,其他的人,这些年,来往不多。

小时候最喜欢听的就是父亲和他战友在部队的事情,每次听都很向往,甚至一度想要去当兵。

父亲说他从小过着苦日子,也很羡慕那些当兵了,毕竟环境在那放着,他们那个年龄的人对当兵是十分的热爱和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概是十八九岁,父亲不顾爷爷奶奶的劝说,非要去当兵。

父亲说,上了火车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哭,就他一个人像是得到了什么宝贝一样,开心的不行,欢呼雀跃。

但父亲想多了。

心情是好的,可是胃口不是那么好。

父亲刚到部 队就开始水土不服,再加上他本身就偏瘦,又吃不下去饭,训练的时候别提有多难熬,甚至在一些基础比赛或是在完成很简单的任务时,父亲总是拖后腿那个。

一度觉得,自己不适合当兵。

丢脸丢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就认识了三叔郑龙叔他们。

也或许是因为都是老乡,也或许是听到了家乡话,尤其是在自己孤独的时候,那种感觉,别提有多怀念了。

三叔对我父亲最好,陪他一起吃饭一起训练,帮着他完成任务,部 队的时光,没有三叔他们,父亲的生活估计没那么丰富。

三叔离我们家不是特别的远,那个时候收割庄稼还都是手动割,然后再用驾车一趟一趟的拉到院子里。

父亲在部队,没有回去。

有一次三叔探亲回部 队后,给父亲拿了一罐芝麻盐,父亲一吃就哭了。

这感觉太熟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才知道,三叔知道我们家情况不好,回家的时候顺路去看了一眼我的爷爷奶奶,帮着收了麦子。

奶奶年纪大,爷爷是残疾,干农活完全使不上劲。

退伍的时候,大家都有了不错的工作,就父亲选择回了老家,说家里离不开他,不能走的太远。

退伍的第二年爷爷就走了,父亲说那是他第一次办葬礼,手足无措,当时来了5个战友,郑龙叔和三叔几个人都来了。

其实说起来他们都是年轻小伙子,哪经历过这种事情,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

但也就很奇怪,人一多,啥事也不怕了,不懂也无所谓,大家一起给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大概是进入到2008年之后吧,忽然就觉得大家的日子进入了加速时代,都开始出去打工,老家慢慢的就很少有人在了。

手 机普及了,联 系也方便,以前年底的时候大家都到我家里吃饭,后来,大家就是打个电话,相互问一下,再也没有什么了。

也可能大年初六的时候,父亲办完事会去三叔,郑龙和宝根叔他们几家走动一下,再远的地方,父亲也去不了。

我们家的情况一直平平淡淡,勉强能够自己生活。

父亲的几个战 友那几年发展的不错,也偶尔来我们家看看,但已经很少在我们家吃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三叔的父亲病重住了县里的医院,父亲知道后赶紧坐公交去了县里,在医院陪着三叔陪护陪了十多天。

后来出院了,三叔非要请父亲吃饭,父亲百般拒绝。

因为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不是一个两个。

他们都出去打工,我父亲就在老家搞个大棚啥的,没有出去。

而出去打工的人家,家里就剩下一些老人。

父亲经常接到电话,比如夏天到了,三叔家的房顶被大风吹走了,或者吹断的树把院墙砸了。也有可能郑龙叔家出了什么事,总是跟父亲打电话,让帮忙看一下。

父亲早就习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晚上,父亲忽然接到三叔的电话,让三叔帮忙接一下他的孩子。

那个时候是暑假三叔的孩子在县城补习课,有一天补习班放假晚,三叔女儿就坐公交车回来。

这公交车一般都到我们镇上。

但那次不知道怎么回事,天已经黑透了,偏好那司机不再往前开,直接停在了一个街道上。而这里,离三叔家,大概还有10里地。如果走大路,将不止10里地,需要绕一个大圈。

如果走小路,确实近,但周边都是坟地和小沟小河,别说是个女孩,就是当时的我,也会很害怕。

三叔的女儿打电话让家里人来接,但三叔不在家,他的母亲年纪大,也来不了。

最后,三叔找了父亲,问方不方便接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父亲在我姥姥家帮忙,因为帮忙到很晚就没有回去。

结果父亲一听,也是吓得不轻,赶紧和我舅舅两个人来了(舅舅有车,我父亲不会开,只能让舅舅带他出去。)

有时候他们聊天,就说父亲在家,是他们的定海神针,一点不怕家里有事没人管。

只是啊,慢慢的,大家联系少了。

都忙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我高考和我结婚的时候,父亲的战友都来了,还随了不少礼。

父亲想回点东西被拒绝了,最后父亲想回点酒,但说实话,父亲虽然不喝酒,这些年三叔或是宝根叔他们,可没少给我们家拿酒。

他们就说把酒送到我们家,他们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反正我父亲不喝酒。

这也确实是。

父亲把他战友送过来的酒都单独放在一个大箱子里,也不准我们晚辈去动。

他说都是留给他战友的,我们晚辈们想喝自己买去。

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多年,他们战友团聚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谁家老人去世,大家去参加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家孩子结婚,或是孩子有了孩子,大家参与一下。

别的也很少了。

直到这一年,我父亲走了。

父亲这个病来的很快,从查出来到走,4个月。

这4个月,我们家来了父亲的5个战友,尤其是三叔,还住在我们家两天。

但前面也说了,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很忙碌,早就不像当年那样,几个人随便喝酒,喝醉了就睡下,床不够就打地铺。

现在,哪有人还打地铺啊。

宁愿我们出去住宾馆,也要让父亲的战友吃好住好。

而当父亲下葬的前一天,这一幕还是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母亲的意思是不通知父亲的战友,毕竟有的人好多年没来往,大家各自有事,天南海北的,通知了到最后人家有事,这不是为难人家吗?

可我也没想到,三叔知道了这件事,后来他通知了几个战友。

这一下来了5个。

出乎我的意料。

晚上的时候,我在镇上开了宾馆,让几个叔叔过去住,第二天再过来。

但谁知道他们没有一个乐意去的“今晚我们陪你爸,哪都不去。”

我知道,只要三叔他们认定了,那就劝不了。

可是我家,没这么多床啊。

这个时候,三叔就说“你去找几张席,或者找个纸壳,我们几个老家伙躺这屋里一夜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怎么能行。”

“这怎么不行。”

几轮讨论下来,还是尊重了他们。

我和妹妹把客厅收拾一下,又拿过来席以及床垫,都铺了上去,又抱过来几床被子放在一起,这样就暖和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夜深了,前来帮忙的人都走了,准备明天一大早过来帮忙。

母亲烧了开水给几个叔叔送过去,可此刻,他们在喝酒。

喝的就是这么多年来,他们攒在我们家的酒。

母亲随后去弄了花生米,几个凉菜还有黄瓜啥的,都放在桌子上,让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吃。

酒是他们当年拿的,桌子是我父亲结婚的时候,他们给送的家具,包括桌子上那个布,是前几年三叔送给我们的,送了很多,母亲就截下来一点放在了桌上。

夜里十二点多,已经有三个人睡觉了。

三叔和宝根叔还在喝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偶尔说一句话。偶尔又很沉默。

其实那一天,三叔他们围绕棺材看了很久很久,一直看着我父亲,只是没有一个人说话。

晚上的时候,三叔又去看了一眼。

宝根叔说“看啥,看了一辈子还看。”

“再看看,以后只能看他的坟了。”

夜里两点多,我睡不着。

堂屋的灯一夜没关,他们几个人有坐着的有躺着的,也有趴着的。

他们几个人,也好多年没见了,谁能想到,再见时是在我父亲葬礼上,而且还是打地铺。

和当年一样。

只是少了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就是下葬。

他们五个人没有跟着我们去坟地里,而是留在了家里。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宾客们都走了,他们几个人跟我母亲告别后也走了。

晚上,我收拾东西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几个人,没少喝酒啊。

往后的岁月,我们几家没有来往。

直到后来父亲三周年,他们又一次来了。

这次没有打地铺,没有喝酒。

是早上五点多到的,下午四点多就走了。

这一次,他们跟着我去了坟地,去给我父亲上坟了。

或许,过了三年之后,这个事情就算是过去了,没人再惦记

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后,就成了日常,也只有清明和年底,家里人才会去看看父亲。

父亲的战友们,这一次来跟父亲告别,也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毕竟这么多年了,一直惦记着父亲。

这样的情意,已经不能用战友情来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