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知道唐军在陕州有重兵把守,所以他换了个思路,决定采用双线并进的策略。具体方案是,由长子史朝义负责北线,攻打陕州,他本人则沿洛水向南,经高门关斜插灵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方案应该来说没啥问题,兵分两路可以有效扯动唐军的兵力部署,南北双线只要有一条突破就成功了。

不过这个方案又暴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北线为何不是史思明亲自负责呢?这个安排其实暴露了史思明的胆怯,他跟卫伯玉交过手,败了,如今陕州又有了增援,更不好打,于是便将这块硬骨头扔给了儿子。

果然,史朝义也不大灵,小伙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无法突破礓子阪防线。

史思明火了:“这个兔崽子终究要坏了我的大事,再拿不下来老子就宰了他,还有他身边的那些人,都是,一个都不留。”

窝囊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思明这个人比安禄山还要暴脾气,还要残忍,对身边人非常严苛,动辄杀人,甚至灭族。

你看人家安禄山,虽然也残忍暴戾,但该承认错误的时候也大大方方地承认。史思明则不然,他对身边的人如同猪狗一般,毫无人性。

奇怪的是史朝义却跟他爹完全两个样,这小伙儿为人宽厚,爱惜士兵,做事谨慎,很有儒家士子的风范。

因此,这爷俩在大家的心目中的地位截然不同,史思明就是个可怕的魔鬼,能躲则躲。史朝义却非常有亲和力,人缘好,大家都愿意跟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么一个儿子,按理来说史思明应该高兴,儿子补充老爹的不足,爷俩性格互补,好事一桩嘛。但奇怪的是史思明偏偏不喜欢这个儿子,而是偏爱小儿子史朝清。

史思明有个小妾叫辛氏,很得宠幸,被立为皇后,并生了小儿子史朝清。史思明爱屋及乌,对小儿子怎么看怎么喜欢,而宽厚仁爱的大儿子却成了眼中钉。

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齐,有所偏爱倒不奇怪,奇怪的是史思明竟然想除掉大儿子。这就太过分了,难道史朝义是他妈带来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史思明想立小儿子为太子,却又担心大儿子的势力。哥俩年龄差异太大,史朝义从军多年,早就形成了自己势力圈。这种情况下,史朝清即使被立为太子,恐怕也立不住,所以史思明想除掉史朝义,一劳永逸地替小儿子扫清威胁。

这个爹当的,太歹毒了!史思明身边有向着史朝义的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史朝义。史朝义很惊恐,侍奉老爸更加恭顺,生怕老爸随时拿他开刀。

相对于安禄山,史思明是多么的幸运,相对于缺德鬼安庆绪,史朝义是多么乖巧的孩子,然而他却不珍惜,非要将自己逼上跟安禄山一样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朝义在礓子阪苦苦挣扎了四天,被卫伯玉打了四个大包,一筹莫展。史思明骂够了,想起一件重要的事,军粮储备的地方还没找到,于是没好声气地踢了史朝义一脚:你去修筑一座城储粮,限一天内修完。

一天内修筑一座城何其之难?但史朝义像是得了大赦令似的,赶紧出门忙活,工作再累也总比呆在史思明身边安全呀。

史朝义调集全部人马全力赶工,大伙儿都知道史思明这条翻脸狗说杀人就杀人,不能开玩笑,他们整活了一天一夜,到天亮的时候主体完工了,就差部分墙面还没抹泥。

史朝义心疼大伙儿累了一夜:“歇一会儿吧,这点活儿片刻就完工,不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思明来验收了,看到一群人坐在那里闲着,墙面却没抹,顿时火了,又将史朝义提溜过来一顿骂:“怎么的,你爱惜士兵就敢违抗我的命令?”

史朝义连连解释,就剩一点墙面还没抹完,片刻即可。等史思明骂骂咧咧巡视完,墙壁已经全部抹完。

本来这事就该到此为止了,可史思明心有不甘,临走时对身边的人说:“等攻克陕州后,我立刻就杀了史朝义。”

这张臭嘴放完炮不当回事,但有人把消息传给了史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