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秀雅学校初三学生封俊熙带团队完成物理实验“制作水火箭”。 受访者供图

案 例

“创新思维是一个国家科技人才最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在广州花都区秀雅学校校长张忠宝看来,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超常规的方法、视角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广州花都区秀雅学校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模式,有效破解了科学教育中的难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实践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点燃科学热情,培养创新性思维

加强科技教育,是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根基的重中之重。“秀雅学校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据张忠宝介绍,学校通过科学课程、STEM教育课程、玩转数学项目化学习课程,强化课堂主渠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与发现、提问与质疑、联想与类比、批判与分析等课堂环节,点燃学生的科学热情、培养创新性思维。

秀雅学校初三学生封俊熙常被同学们称为“科学小达人”。在第七届“玩转数学——广州市初中数学创新作品大赛评比”中,封俊熙与团队成员一同完成了“正中圆心——‘软式飞镖’靶心命中问题项目研究”,并获得了广州市一等奖,保持了学校的大满贯记录。

在调研期间,封俊熙带领团队观摩学校飞镖队的训练,了解他们的手型、飞镖运动的轨迹等,并利用初二所学的二次函数和相应的物理知识,建立了一个投飞镖的数学模型。“队员们投飞镖的出手点、飞镖飞行的最高点和靶心命中的点刚好形成一条抛物线,我们用抛物线来计算、分析、优化队员们起手点的高度、投掷的力度和角度,并给队员们解释教练的训练原理,并提供简单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打中标靶。”

正如张忠宝所言,科学教育也是创新思维培养和全人素养的教育,是一趟教育学生直面失败、不断进步、并懂得团队协作的探索之旅。

有一次,在带领团队完成物理课本的课后实验“制作水火箭”中,封俊熙发现,虽然通过演算、搭建模型,理论上成功了,但在实际的制作和操作中,有各种因素会制约实验。“科学实验的成功不是单打独斗的,而是合作共赢。”封俊熙表示,在探索的三个星期里,小组成员们各司其职,动手能力强的负责水火箭的搭建,理论性知识储备丰富的则会考虑各个因素对他的影响,还有数据记录员分工合作。

抽象的科学理论也生动有趣

封俊熙坦言,在各类数学、物理实验研究项目上取得成功,离不开他在学校课堂里的日积月累。其中,让封俊熙获益匪浅的是专题式的学习方式。

不拘泥于课本、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是秀雅学校科学课堂的一大亮点。据学校物理老师张玉玲介绍,将物理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亲手制作东西,解释某些现象。回南天、牛奶、润唇膏……这些日常现象和生活物品,在秀雅学校物理老师的眼里,都是活灵活现的教学素材、是科学教育的好帮手。“学到密度知识时,我们会让同学们在家测量牛奶的密度。学到物态变化时,老师们买了蜂蜡、椰子油、橄榄油等材料,教同学们在实验室用酒精灯等仪器制作唇膏,让同学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对物态变化这种抽象概念有更具体的认知,并温习实验仪器的使用规范。”

直观读取科学教育情况

据学校主任李雄彬介绍,在参加了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后,学校得以更直观地从表格和数据中读取科学教育的发展情况。“学校会依据监测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如果学校的学业负担与花都区、广州市整体情况对比偏高的话,我们会及时要求老师调整作业量。”张忠宝了解到,使用了广州智慧阳光评价·科学素养测评后,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发生了变化,破除了科学教育方面的“唯分数、唯成绩”观点,转而更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水平、综合科学素养等方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