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4年第6期内容

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自健康中国行动推进以来,我国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先后编制和修订了“健康素养66条”,用于指导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然而,不少人对健康身心的认知仍较为浅显,陷入了一些误区,比如因为害怕生病而乱吃药、为了健康而乱补各种营养素等等。在移动互联网的芜杂信息“洗脑”影响下,大众对健康生活的关注逐渐演变成过度的健康焦虑。

“有事儿没事儿吃个布洛芬”

浙江67岁的叶伯,因为爱吃止痛药的“习惯”,付出了切除大半个胃的代价。根据“浙大一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叶伯平时除了痛风老毛病外,身体还算硬朗。数月前,叶伯痛风再次发作,他自作主张把平时吃的布洛芬止痛药增加了一倍剂量,最多时一天竟然吃了12片。不到一周时间,叶伯就腹痛难忍并便血,被家人送进医院。入院时,叶伯已发生失血性休克,被确诊为因过量服用止痛药引起急性胃黏膜损伤,导致消化道出血,并危及生命,最终只能开展紧急胃部分切除手术抢救。

季节交替之时,各类呼吸道疾病高发,不少人家中备了各种感冒药。一有发热、头痛、嗓子疼等症状,就会吃几片以缓解症状。有些人甚至为了预防感冒和发热而“有事儿没事儿吃个布洛芬”。像这样通过服用止疼药来预防或减少疼痛的大有人在,对此,医务人员呼吁:布洛芬不是万能止痛药,盲目服用会贻误病情。

乱吃药的同时,不少人更是热衷于补充各种保健品、营养补充剂。比如,人们认为,吃维生素A能够美容养颜,吃维生素D能预防骨质疏松,还有人因为没时间锻炼而靠吃司美格鲁肽减肥……各种营养素、保健品不断推陈出新,网络直播间成为人们便捷购买营养元素的渠道。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能不能随便“补”呢?答案是否定的。人体需要均衡营养,某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过量,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一般来说,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可以获取到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只要饮食搭配合理,每日摄入的营养齐全,数量充足,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适当,就足以满足人体的需要,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并不需要额外补充。而长期过量服用营养元素,反而会引起营养过剩、营养单一、消化不良,增加肾脏和肝脏负担,造成代谢紊乱等。

健康焦虑症不可小觑

无论是乱吃药,还是乱补各种营养元素,背后反映的是部分群众对健康焦虑的心态。健康焦虑心态长期发展,就有演变为健康焦虑症的可能性。

健康焦虑症广泛地存在于现代社会和世界各国,是一种临床类型多样化的心理障碍。与其他焦虑形式不同,它通过人们对身体状态和健康问题的担忧表现出来,健康焦虑症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态过度担忧和恐惧,对身体的任何小毛病都感到不安,常常会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体感忧虑成重病或绝症,即使体检过后没有发现身体问题,这种恐惧也会长期存在,并由此产生焦虑。

日益内卷的职场、各种KPI考核、外卖快餐撑一天、缺乏锻炼、失眠、生理性头痛或胃痛等,这些都会加剧健康焦虑。健康焦虑症患者对身体的感受异常敏感,常伴有一种特殊程度的自我觉察。其中一些人逐渐形成了对药物的喜好,甚至对药物形成心理依赖,通过服用止痛药、减肥药和各种营养元素,来改变自己的感觉、情绪或精神状态,以此逃避现实或缓解压力;也有人已经习惯了每天服用药物,如果某天没有固定吃五颜六色的药片,就会感到不适或不安;还有些人服用某种药物后,自我感觉状态不错或者兴奋,从而开始长期服用……更有甚者,因为看到社交圈里有人服用某种药物,从而产生了从众心理,也开始吃了起来。

健康焦虑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担忧,还可能涉及生活的其他领域。一些人因为害怕染病而避开公共场所或不参加人群聚集活动,一些人因为担心屋内有细菌而反复清洁、消毒家居环境和物品。这种恐惧将日常生活置于困境之中,阻碍了个人社交与情感发展,甚至还会波及其他领域,影响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亟待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居民的健康素养评价指标已被纳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7.78%。这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居民中,有近28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

调查显示,当下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健康基本知识、心理健康、营养膳食等方面,居民掌握细分领域健康知识不足,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力度不够。对“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认知度也较低。在膳食营养和饮食习惯方面,能够做到“进食有规律”的人还不到60%。而在科学健身方面,有近六成人没有养成锻炼习惯。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当前,可充分利用国家级媒体平台和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健康文化,让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成为生活常识,让均衡饮食、安全用药、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管理情绪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深入人心,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

半月谈记者:李晓玲 / 编辑:李建发

原标题:《“治病药”乱吃,“营养素”乱补“
被放大”的健康焦虑》

责编:褚孝鹏 / 校对:秦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