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跟几个父母聊孩子厌学、玩游戏和拖延问题时,我发现一个父母问题的共性,那就是因为孩子的学习,父母很焦虑和内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比孩子还着急,还先一步情绪崩溃。

而崩溃的诱因,要么是孩子没写一个简单的作业,父母的内心戏是:之前我对孩子要求高,现在都没要求了,就是让他写一个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孩子就不愿意。

还有一些崩溃的因素,是得知孩子上课没有听课,没有记笔记,在学校恍惚的过。父母一边担心孩子学业要怎么办,又心疼孩子没有好好上课,一向对自己要求高的孩子会如何内疚?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能让父母轻易崩溃的,不是生存压力,不是生活中的千层浪,而是孩子的一句话,一次作业,一次叛逆甚至是一堂没有认真听的课。

此时的父母,已经被焦虑和情绪席卷,已经失去了理性的思考,眼里只剩下了因为孩子厌学以及厌学带来的连锁负循环,还有一些被家长们放大后的恐惧。

比如说,没有认真写作业,会上升到这孩子要摆烂了,要停止拼了。之前那个奋发图强,不知疲倦也要卷的孩子,彻底躺平了,眼见要完了。

被情绪裹挟的父母,此时看到的只是孩子不写作业,不想学习,较之前松懈了,心里想的,嘴上念的都是怎么让孩子恢复状态好好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却忽略了,此时自己的焦虑已经无法看到孩子躺平时的动机和原因,只想着怎么快点扭转过来局面,只想着怎么将孩子救赎。

完全没有想过,孩子之所以玩游戏,之所以厌学,之所以不想学习背后潜在的原因是什么?背后的压力又是什么?自己是否存在教育理念上的误区?沟通方向是否南辕北辙?

所以,在孩子厌学和迷恋游戏时,我更愿意去引导父母先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先记录下跟孩子相处的细节和日常。

然后再从细节和日常中,找到一些孩子不愿意学习的蛛丝马迹,是因为压力过大?还是一时的畏难心理?或者是完美主义的自我苛求,导致的过高要求与一时做不到的心理失衡?

孩子出现问题,一定是情绪先内耗,再引起的各种的逃避。

往往,孩子的崩溃以及过高的压力,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投射高压力的父母。尤其是父母本身比较优秀,要求又很高时,明明优秀的孩子会倍感压力,甚至是低价值感。

因为孩子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或者越努力时,父母给的目标上限也同步提升。

在父母看来,孩子既然有这个能力,那就应该更好一点,便尝试挖掘孩子更多潜力。

父母大都有一个这样的思维,那就是:孩子如果努力了,没有达到目标,没有关系。但要是孩子压根没有努力,而没有实现目标,这个是父母万万不能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之前也是同款父母,每天盯着孩子学习的理由就是:如果我不盯,他会玩得更嗨,如果他是一个够努力和自律的人,我才不愿意管。

可盯的结果,不仅没有让孩子好好学习,没有变得自律和勤快,反而更厌学,亲子关系的矛盾也愈发冲突,而我也深陷焦虑和崩溃以及整日担心中。

我想说的是,因为孩子学习而焦虑的父母,第一个要扭转的不是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而是如何让焦虑的自己,高度紧张和濒临崩溃的自己,及时抽身。

然后把时间和精力分散出来,多关注一下父母本身,尝试让自己紧绷的情绪松弛一下,先稳父母的情绪,先调整父母的心态和焦虑心理。

当父母焦虑和内耗,会把一件特别小的事的放大,会因为孩子一个不学习的举动,就觉得天塌了,会恐惧到这孩子是不是要完了?他以后要怎么办啊?他的前途是不是戛然而止了?

这时,父母的焦虑和内耗已经成了新的问题,甚至比孩子不学习这件事更严重。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当孩子焦虑和内耗时,如果父母比孩子还着急,还崩溃,就相当于在孩子的伤口再撒一把盐,孩子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崩溃,还要安抚父母的崩溃,甚至还会因为父母崩溃而产生内疚,导致孩子更加内耗和摆烂以及厌学。

孩子会觉得这万恶的学习,让父母失望,让父母伤心,让自己难受,就会更加厌学,沉溺于虚拟的游戏世界,寻求安稳和即时快乐。

厌学的孩子,之所以更厌学,背后往往有一个高压力,高要求和高焦虑的父母在推波助澜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倒是父母在焦虑和内耗时,向内求,关注自己,积极尝试放下压力,放低姿态,放下诉求时,孩子的各种厌学、叛逆拖延懒惰都会渐次淡化,直至消失。

这很神奇,也很魔幻。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上进,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变得更好,父母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学会放下焦虑,放下期待,放低姿态,回归到关爱自己身上。

父母学不会关注自己时,就会把自己的焦虑和内耗叠加给孩子,孩子回归自驱力更遥遥无期了。

所以,父母先放下焦虑,先结束内耗体,孩子真的会好。相信才会看见,而不是因为看见才去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