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18日,武汉市某医院,女教师邹翃燕正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择。

“孩子的颅内出血,是重度脑瘫儿,情况很不理想!”

医生的话如同一把利刃,狠狠戳中邹翃燕的心口。

与此同时,连续5次的病危通知书更令她如临深渊。

“放弃吧,我们还能再生个健康宝宝。”丈夫理智地劝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刻,邹翃燕的脑海中也闪过一丝放弃的念头。

然而,当她看到浑身插满管子的儿子,即使呼吸困难却依然顽强求生着,心中竟生起了坚定不移的决心与信念。

“无论如何,我都想让他活下来!”

19年后,这个曾经差点被放弃的脑瘫患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并远赴哈佛大学深造。

而这逆袭人生的背后,母亲邹翃燕的培育功不可没。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对平凡母子的传奇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伐木丁丁

“如果他傻,我活一天,就养他一天,我活不了了,就带他走。如果他不傻,无论如何,我都会让他学一门技能,没有我,他也能活下去。”

出于母爱的本能,邹翃燕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丁丁,是邹翃燕为儿子取的名字,取自《诗经》中的“伐木丁丁”

“丁”指的是树木砍伐的声音,清脆且响亮。

邹翃燕唯一所愿,儿子在这世上至少能留下点声音与痕迹,不像是从未降生一般。

1987年,25岁的邹翃燕得知自己有了身孕。

那一刻,她喜不自禁,甚至开始幻想起孩子的可爱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丁

由于身体一向虚弱,怀孕期间,邹翃燕格外小心翼翼。好不容易熬到生产当日,一场医疗事故令她深陷谷底。

1988年7月18日,邹翃燕的肚子隐隐作痛,被紧急推入产房。

医生当机立断,采取人工破膜的方式,令羊水流出。

不料,正值医院交接班时间,邹翃燕独自一人在产房熬了整整两个小时。

等到医护人员赶来时,邹翃燕已经不省人事。

此时,胎儿的头部被卡了许久,有窒息的风险。

邹翃燕和丁丁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同于正常新生儿,丁丁没有半声啼哭。

只因窒息过久,导致颅内出血,被医生下了最后通牒。

短短几天,医院陆续发了5次病危通知书。

看着命悬一线的孩子,邹翃燕心如刀割。

出生第5天,丁丁才发出生命中的第一声啼哭。

十几天后,在医生宣布无生命危险后,丁丁才被接回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告诉邹翃燕,脑瘫患儿分三种情况。

其一,运动神经受损,导致瘫痪;其二,智力受损,导致痴呆;其三,两者兼具。

而邹翃燕则希望孩子拥有正常的智力,即便四肢瘫痪,还具备谋生的能力。

万幸的是,丁丁的智力是正常的。

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建议下,邹翃燕对儿子进行了辨色训练。

丁丁三个月大时,邹翃燕在房间挂满五颜六色的气球。

此时,丁丁的脖子还抬不起来,只能耷拉在母亲的肩膀上,望着那一颗颗五彩斑斓的气球,乐呵呵地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贝,那是红色气球,那是蓝色……”

邹翃燕不厌其烦地指着气球,教儿子辨别颜色。

一段时间后,邹翃燕突然问道:“宝贝,红色气球呢?”

丁丁立即抬起头寻找,虽然脖子很难动弹,但眼睛却咕噜咕噜地四处转,最后定位在红气球那,直勾勾地盯着它不动。

那一刻,邹翃燕甚是诧异,以为儿子只是凑巧蒙到罢了。

于是,她反复多次询问儿子,结果无一不同。

邹翃燕这才笃定,丁丁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丁丁智力正常,就一定能在这个社会存活下去。

丁丁六个月大时,邹翃燕便带着儿子前往智力专科门诊,检测智力的发展程度。

结果显示,丁丁的智力并未受损。

相对的,丁丁的运动神经损伤严重。

一般而言,幼儿在7个月大时能够自然坐立,8个月大能爬动。

然而,此时的丁丁连坐都坐不稳,更别提爬行了。

2岁大时,丁丁仍然没有丝毫力气,像团软乎乎的棉花,连普通的抓握都成问题。

邹翃燕了解到,脑瘫患儿通常分为两种情况:其一,肢无力,无法抓握东西;其二,肌张力过大,同样抓不住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丁

考虑到丁丁双手无力的情况,邹翃燕立即采取对应的训练措施。

她从学校带回许多废纸与废试卷,让丁丁拿在手中把玩。

紧接着,她将纸撕成一条条碎屑,耐心地指导丁丁如何撕纸。

起初,丁丁连纸都握不住,亦或是抓个几秒,便滑落在地上。

渐渐地,他可以拿住纸,却不知如何使劲撕开纸。

在邹翃燕的耐心陪同下,丁丁很快能将纸撕成两半,甚至四份,六份……

不过,尽管手部有了力量,但丁丁的协调能力仍有所欠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子指挥肢体协调动作,对他来说特别难。我们进行夹筷子训练时,他经常摔筷子,闹脾气,一直哭。”邹翃燕回忆道。

丁丁3岁时,为了锻炼肢体协调能力,邹翃燕教他夹筷子。

然而,年幼的丁丁无法忍受枯燥的训练,总会以哭闹来抵抗。

奶奶心疼孙子,总在一旁劝说道:“别学了,就用勺子吧!”

“小朋友可以拿勺子吃饭,但孩子总会长大,作为中国人,肯定得用筷子吃饭。将来和别人一桌吃饭,所有人都用筷子,难道他还要一个个解释过去,暴露自己的缺陷吗?”邹翃燕强忍着心痛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丁

邹翃燕认为,公开承认自己有缺陷,是一件需要极大勇气的事。

为了不让儿子出现自卑的心理,她只能压抑住内心的不忍,强迫丁丁练习。

每当看到丁丁面对喜欢的红烧肉,鼓捣了好几次也无法夹起,逐渐痛哭流涕时,邹翃燕也分外心疼。

与此同时,邹翃燕也陷入自我怀疑,是否有必要对孩子如此残忍。

不过,更多时候,她总能耐着性子,温柔地说:“你夹三次,不管能不能夹起,妈妈都给你一块肉。”

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训练,丁丁终于学会了如何使用筷子。

复健疗程

丁丁三岁时,医生建议邹翃燕可以带孩子进行复健按摩。

不过,复健疗程并不舒服。相反,丁丁需要忍受锥心的疼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丁(成年后)

长大后的丁丁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及那段艰难的复健阶段:“我至今还记得按摩的最后一步,擀皮,就是用手把背上的皮揪起来,然后再放回去,重复很多遍,这是为了刺激脊柱上面的神经反应,从而刺激脑部的发育。”

丁丁还提到,医生的手法很重,力气很大,揪得他特别疼,常常疼得大哭起来。

在丁丁的复健之路上,母亲邹翃燕也煞费苦心。

作为老师,邹翃燕白天在学校忙教学,只有晚上有空陪孩子做康复。

一年365天,每两天一次康复治疗,母子俩风雨无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翃燕

傍晚时分,武汉的街道上总会出现一位母亲骑着自行车载着儿子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画面。

丁丁坐在自行车后座,由于协调能力太差,常常不慎摔倒。而邹翃燕为了扶住儿子,也连带着倒下。

医生见到灰头土脸的母子俩,头疼地说:“千万保护好头部,再摔了头,孩子的情况会更糟糕。”

自此,一年四季,无论天气冷暖,邹翃燕一定会用帽子或者头巾,将丁丁的头部全部包裹起来,只露出眼睛与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世纪,医学水平与医疗设施落后,康复疗程见效慢。

不少与丁丁相同情况的患者见没有效果,果断放弃治疗。

唯有邹翃燕,数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不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她总会带着丁丁按时出现在康复中心门口。

一次,眼瞧着按摩时间到了,邹翃燕仍未动身出发。

“那天,妈妈一直在睡觉,我以为疗程结束了,以后都不用按摩了,没想到是妈妈发烧了,烧到40度。”丁丁回忆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丁

丁丁原以为可以躲过一劫,谁成想,邹翃燕竟顶着40度的高烧,迷迷糊糊地蹬着自行车,将儿子送到康复中心。

抵达时,邹翃燕整个人颤颤巍巍,一下子瘫倒在地。

上个世纪末,康复治疗并不属于公费项目。

因此,治疗费用也是邹翃燕的一块心病。

一次康复训练的费用是5元,一个月则需要75元,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邹翃燕的月工资仅有100元,除去丁丁的医疗费,只能勉强支撑家庭的生活开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省钱,邹翃燕决定自学按摩手法。

每天下班后,邹翃燕都会给孩子按摩手脚。午休时间,她也会抽空回家,陪孩子玩撕纸游戏。

治疗费用不够时,邹翃燕便外出兼职,跑遍全省,为企事业单位做培训。

期间,邹翃燕还兼职过5年保险销售员。

总之,为了儿子能够逐渐趋近正常人,邹翃燕付出了比普通母亲多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

成长之路

从头到尾,丁丁的父亲都不曾参与儿子的康复治疗。

邹翃燕决定留下丁丁的那一刻,亦是父亲想要背离这个家庭的瞬间。

“既然你要留下他,那你就自己养吧。”

丁丁10岁那年,父亲坚持提出离婚,且不愿分担丁丁日后的治疗费。

自此,所有的担子都落在了邹翃燕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丁和父亲

在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丁丁学会了不少基础技能。

4岁时,丁丁能够稳稳当当地走路。

5岁时,他已经可以小步跳跃。

7岁时,丁丁入读了当地的普通小学。

然而,从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丁丁,骤然进入集体中生活,并不容易。

一日,邹翃燕突然发现丁丁右腿内侧有淤青。

询问后,她才得知,丁丁不小心碰到了班长的书,被班长踹了一脚。

那一夜,邹翃燕彻夜未眠,担心丁丁受到同班同学的排挤,被孤立,被欺负。

深思熟虑后,她来到学校,找到丁丁班长,引导丁丁向其道歉,最后令两个孩子握手言和。

自此,班上再无人欺负丁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毕业,丁丁升入当地的实验中学。

不料,由于身体协调能力差,丁丁在军训第一日便出了糗。

顿时,所有人都知道丁丁是“脑瘫儿”,甚至有人编顺口溜调侃他。

邹翃燕得知此事后,又心痛又着急,却还是心平气和地走进丁丁的教室,真诚地向所有人分享了丁丁的成长故事,希望大家能够接纳他。

这一举动,令班上同学惭愧,纷纷对丁丁敞开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高中后,丁丁所要面临的科目数量增多,难度也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邹翃燕对丁丁的要求更甚于前。

“让妈妈也过过当北大学生家长的瘾。”听到母亲这么说,丁丁忍俊不禁,以为母亲在开玩笑。

邹翃燕反倒严肃起来,一本正经道:“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可以?你看那栋大楼,我们站在5楼、10楼、15楼看到的风景都是不一样的。站得高,才会望得远,欣赏到更辽阔的风景。”

听完这番话,丁丁受益匪浅,决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丁的北大录取通知书

2007年,丁丁不负三年寒窗苦读的时光,以660分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大学期间,丁丁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学习,多次获得奖学金与荣誉称号。

除此之外,丁丁的肢体协调能力越来越强,稳稳当当地通过了每一次体育测试。

本科学业完成后,丁丁通过考研,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进行深造。

完成学业后,丁丁选择回国,正式成为了一名法律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尚弱,丁丁经常被质疑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过,因为业务能力强大,丁丁很快受到行业前辈的认可。

至于母亲邹翃燕,在照顾儿子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了武汉某大学的一名教授。

为了儿子,邹翃燕付出了自己的前半生,却也在晚年之际收获硕果累累。如果母爱有回应,那一定是孩子的长大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