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元旦,一辆汽车驶向紫禁城,从车上下来一个官员直奔金銮殿。

在那里,他不卑不亢地对溥仪说:“我代表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来向您拜年。”

刚好冯国璋的秘书胡嗣瑗也在场,他大声呵斥道:“你站着向皇上拜年,成何体统?”

“现在是民国,你莫非还以为是大清王朝?”那人正色用河南话回怼道,“要不是看你是俺贵州老乡,非让你出丑不中。”一番话说得那人面红耳赤,灰溜溜躲到了溥仪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晃到了1961年,此人90岁大寿,全国政协内热闹非凡,他的祝寿活动就在这里举行,周恩来总理笑容满面,举杯说道:“祝您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名叫朱启钤,当初他是作为袁世凯的礼官前往给溥仪拜年的。而周总理祝寿的时候,他已然是新中国的政协委员。

把民国算为一个朝代的话,它的寿命并不算长,满打满算37年,跟隋朝寿命相等,只比秦朝和王莽建立的新朝时间长一点。

中华民国是个奇葩的“朝代”,虽然寿命短,但是首脑却多得超乎想象,光是北洋政府的总理就有22个。北洋政府存在了17年,不到一年就换一个总理,这节奏真是走马灯似的,让人眼花缭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蒋介石夺取政权之后,又诞生了13位政府首脑。

在这些政府首脑中,有一个名叫朱启钤的总理,堪称是历史的活化石,见证了4个“朝代”,即清朝、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朱启钤的经历实在太过于奇特,而他本人也是个老寿星,他的人生正好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启钤祖籍贵州,1872年生在河南信阳一个官宦家庭。用今天的话说,也是个官二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家庭环境很重要,朱启钤的父亲是个文人,这让他的基因染上文学的成分。不用说,朱启钤是在书堆中长大的,就连呼吸的都是书卷气。

朱启钤父母的具体情况,我们知道的不多,但是从朱启钤姨父来看,他的家世了不得。他的姨父非常厉害,曾经当过大清朝军机大臣,名叫瞿鸿机。

瞿鸿机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他在近代历史中确实是个绕不开的名字。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就有他的不少镜头。

袁世凯的下属段芝贵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一个名妓杨翠喜,送给了庆亲王奕劻的公子载振,这属于典型的性贿赂。这事被载沣得知,以此大做文章,想扳倒袁世凯。慈禧将此事告诉军机大臣瞿鸿机,说“我想让庆亲王回家养老”。

瞿鸿机附和道:“那也不错,可保住庆亲王的晚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道,瞿鸿机的学生吴毓鼎却没有经过自己的老师,私自写了一篇通讯稿,把慈禧太后要罢免庆王奕劻的消息捅给了报馆,弄得满城风雨。慈禧大怒,认为瞿鸿机对朝廷不忠,吃里扒外,将其赶出了军机处。

历史上的瞿鸿机是个绝对牛人,曾经担任过五个省的学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在当时没有那么多的事,主要负责招生工作。

八国联军进京后,因为主张镇压义和团,向列强求和,得到慈禧赏识,从此平步青云,先后担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处大臣和外务部尚书。

古代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朱启钤有这样厉害的姨父,外公一定也不是寻常人,他母亲必然是大家闺秀。能娶他母亲,父亲当然也不是普通百姓。

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不管怎么说,有了如此能呼风唤雨的姨父,朱启钤就赢在了起跑线上,成为幸运儿,想不出人头地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中,朱启钤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然而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有人脉的话,从政之路是非常艰难的,也不会走太远。有了这样好的人脉,在步入官场之后,朱启钤处处受到照顾,一路顺风顺水也是必然的。

朱启钤是1872出生的,参加考试的时候,姨父刚好担任四川学政,而他就在四川报名参加的“高考”。

他这个姨父,还两次担任过主考官。在考试的时候,有个在教育部门当头的姨父,想不被照顾都难。朱启钤金榜题名,是毫无悬念的。

考取功名之后,步入官场,此时的姨父已经是慈禧老佛爷身边的红人,进入了军机处。朱启钤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令人羡慕地当上了“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工程提调及监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这个官职看起来不大,其实在当时可不是小官。

这个大学堂其实就是为大清国培养后备人才的,是大清官员的第二梯队,从这里走出去的,将来都是国家栋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仅仅过了三年,在姨父瞿鸿机的关照下,朱启钤继续升迁,先是担任北京巡警厅厅丞(警察局长),后担任东三省蒙务局督办、津浦路北段总办。这时候的朱启钤,不过三十出头,可谓是春风得意,无比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