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所“大思政课”联研共建校与3所高校对接10个实践基地,组成10个研究团队,完成40个实践教学教案和4节示范课录制,实践课例今年3月上线北京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地图……

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委不断加强党对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的领导,成立房山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推进房山区“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构建了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育“两委”和在区高校落实、各资源单位和有关部门支持、社会各方参与的“大思政课”格局,推动房山区思政课改革创新进入新阶段。

搭平台,开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模式

2024年1月5日,房山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体建设启动会召开。一体化研究中心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体两个创新载体随之启动,形成纵向贯通学段、横向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5所牵头高校、18所中小学联研共建校、10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0名“大思政课”特聘教师、57名大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核心研究员),构建起房山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实践体系。

房山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重在搭建专业支撑平台、全面推进思政课提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体重在点上攻坚,破解实践育人难题。两者相互支撑、双线发力,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真实发生、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有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的支撑,房山区跨部门、跨学段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稳步推进。3月,区委教育工委和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领导共同走进阎村中心校道德与法治课堂,并召开思政课改革创新调研指导会;5月,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大石窝镇、王家磨村相关负责人齐聚房山区王家磨村,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场推进会,探讨课程研发……

建队伍,打造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生代

“双减”“双新”都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对全区思政学科教师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制定了《房山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三年规划》,明确了房山区思政学科建设理念、目标和重点任务。其中,创新教研活动方式,构建系统性、针对性、差异化思政课教师研修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

为强化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房山区自2022年9月启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强基”大讲堂活动。截至今年5月,已组织10场专题辅导报告,包括党的二十大精神、马克思主义经典解读、民法典解读、整体国家安全观、最新时事政策解读等思政课教师急需的重点难点问题解读,部分课程覆盖了教育系统全体党员。

此外,房山区还建立了教研员与思政课教师“1+3—5+N”培养体系,选派教研员参加国家级、市级培训,并开展新教师“种子营”、初高三攻坚营培训。2023年9月,新任思政课教师“种子营”正式开班,对2022年和2023年新入职的25名思政课教师进行针对性培养。2023年和2024年,初高三攻坚营在教研员和专家引领下,提高初高三思政课教师准确领会新课标精神和考试评价新要求的能力,确保中高考思政学科质量稳步提升。此外,房山区每年举办思政课教师“文靖杯”“龙源杯”基本功大赛,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

强研究,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房山经验”

房山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体,通过理论普及、专题培训、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活动,日益成为联系高校的纽带、增进合作的载体。

2023年2月,“房山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立项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一般课题。房山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市级研究课题为牵引,全区开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果征集和课题立项答辩活动。今年1月至3月,研究中心组织首届房山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研究成果征集活动,共征集研究成果100篇。

今年5月14日,房山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邀请中国社科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维国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5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与房山区中小学教师代表,围绕如何贯彻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展开热烈研讨。

房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化占表示,房山将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课程深度开发,让“大思政课”吸引力强起来;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让“大思政课”全面动起来;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让思政课改革创新模式“亮”起来,为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贡献。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18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施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