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双高计划”五年间·湖南篇

在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湖南株洲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坐落着被坊间誉为轨道交通行业的“黄埔军校”——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扎根产业、服务地方,发扬“火车头”精神,为“大国重器”铸剑,为“千亿产业”赋能。

健全“两翼并进”产教融合新机制,在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贡献“湖铁方案”。学校作为首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职业院校牵头院校,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院校,推动形成“整体策划、重点突破、区域协同、系统联动”实体化运行“两翼”新机制。中车株机、广铁集团等企业投入3.5亿元先进设备,与学校共建面向全产业链的开放型产教融合4中心1工场,形成供需资源信息同步、人才供需匹配紧密、各方资源要素集聚、关键办学能力夯实、服务发展能力强劲产教融合新生态。

拓宽“域产并重”服务发展新路径,在支撑行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贡献“湖铁力量”。学校主动对接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和湖南省4×4产业体系,与中车株所、株洲硬质合金等企业共建6个产业学院,为轨道装备制造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轨道运用类企业定制现场工程师,进行订单式培养、2+1培养,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构建校企相互嵌套的成果研发、转化机制,与中车株机公司等联合实施关键工艺技术优化项目20个,研发产品和技术创新项目46项,横向技术服务到账5526.8万元;与中车共建院士、科学家工作室4个,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23个,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企业规划、技术创新等系统解决方案360余项;“高速磁浮永磁电机高精度微跳动增材转动轴精密加工研究”项目攻关实现轴振降低20%~30%,“提升YQ625动车电机传动端盖斜油孔一次交验合格率”获得“中国中车科学技术奖”,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产品,覆盖了全国18个路局和全国各地铁公司。

创新“随企出海”“3C”新模式,在服务中国中车“走出去”等方面贡献“湖铁智慧”。校企携手中车株机马来西亚公司、墨西哥基地与所在国家高校,共建海外“高铁工坊”,围绕中车海外项目的需求共同开展员工培训、标准开发、技术服务、技能鉴定,打造成海外培训基地、师生实践基地、文化交流中心。校企搭建智慧国际服务云平台,中国中车海外公司提供工坊所需的境外办学场地和设备设施,国内外学校提供本土员工培训、技术服务以及输出国际化技能人才,形成服务中国高铁走出去的“3C”(中国中车“CRRC”/合作Cooperation/学院College)湖铁模式。伴随并服务中国高铁“走出去”,组织教师为我国承建的中老(老挝)、蒙内(肯尼亚)、亚吉(埃塞俄比亚)等铁路培养本土员工20328人日。积极参与、主导职业教育国际规则与标准的研究制定,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合作开发了国际化专业标准和教学装备等34个,牵头建设的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已向肯尼亚、泰国等23个“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多轮驱动,锻造服务全球发展的“人才引擎”。

(作者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18日第5版

作者: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