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加快人民公社的建设,毛主席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广阔的农村去劳动,助力农业增产增收。知识青年们果断响应主席的号召,无反顾的前往农村“插队”,邢燕子正是其中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邢燕子生在城市,父母都是工人,她七岁开始上职工学校,16岁顺利考入高中,原本父母希望她能好好读书,将来考一个好大学,可她却在高二那年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中止学业,背起行囊前往某人民公社插队。彼时公社幼儿园正好缺少一个带班老师,于是公社主任便让她补缺,全权负责管理、教育年幼的孩子们。

当然,当了老师并不意味着工作轻松,事实上,在完成教育工作之后,邢燕子还是要承担一些基础的农业劳动,和社员们一起耕种、插秧、收粮食。到了60年代初,邢燕子干脆辞去老师的工作,专心在农田里劳动。她所在的公社人口较少,劳动力稀缺,平时仅有十几个壮劳力在田间耕作,所收获的粮食根本不够整个公社的人用度,每逢冬春时节,公社的存粮见底,大家就只能靠着喝面糊糊和野菜汤勉强度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邢燕子便组织村里的中年妇女也成立一个渔猎队,平时就在附近的河里捕鱼捉虾,其中品质好的就拿到市场上去卖,品质稍差的就留下来给大家改善伙食,而到了冬天,河水结冰之后,邢燕子又带着大家一起做手工艺品赚钱,一年下来,她的渔猎队给公社增加了将近四千多元的收入。

而当年公社恰巧遭受了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严重,渔猎队所产生的收益正好弥补了亏损,公社用这笔钱买入了一些粮食,最终顺利帮助大家度过了危机。到了第二年,有很多妇女慕名前来加入邢燕子的队伍中,跟着她一起辛勤劳作,创造收益。很快,有关她的一些光荣事迹被通报到了省里,省委立即派人前来采访邢燕子,并将她的言论和事迹整理成一份报告提交给党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毛主席在翻阅了报告之后对邢燕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让汪东兴邀请她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专门和邢燕子见了一面,主席紧紧握着她的手,鼓励她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她由此大受鼓舞,在返回公社之后更加辛勤的劳作,孜孜不倦的在黄土地上耕耘。

次年,她连续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和国家劳动模范,并在劳动节和国庆节再度受邀到天安门参加活动。1964年,毛主席过生日的时候,更是特邀邢燕子参加,而和邢燕子坐在同一桌的有钱学森、陈永贵等人,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先锋模范,是最美劳动者。席间,主席还亲自为邢燕子添了一碗米饭和一个烧饼,并亲切的嘱咐她要吃饱、吃好,这样才能有力气继续为革命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邢燕子顺利当选第十至十二届中央委员,同时还兼任人大、政协高干,地位一度超过了许多老同志。可即便如此,邢燕子还是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本色,她从来不铺张浪费,也从来不搞“官僚主义”那一套,除了开会或者参加其他活动之外,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待在公社里和大家一起劳动。

按理来说,邢燕子作为高级干部,理应享受一些国家待遇,事实上毛主席曾经也提起过,可她却拒绝了主席的好意,她坚持将户口和党籍全部落在基层,坚决不迁到北京,除此之外,她也不要工资,自己的一切开销由公社承担。当然,公社也不是什么大单位,财力非常有限,负担不起太高的消费,因此邢燕子在北京出公差的时候,是能省则省,尽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花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邢燕子光荣辞去一切行政职务,正式宣告退休,党中央为了褒奖她曾经为革命所做的贡献,特许她享受干部的退休津贴,并为她安排了一个住处。晚年的邢老致力于慈善事业,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利用影响力募捐善款,接济社会弱势群体。除此之外,她还帮着子女带一带孩子,和孙辈们一起玩耍、相处,尽享天伦之乐。2022年,邢老突然患上了恶疾,遂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遗憾的是,医生穷尽了所有方法,仍旧没能止住病情,将她挽救回来,她逝世时享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