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江苏警方接到群众举报,在一个废弃厂房内,他们发现一辆停放了很久的轿车。

“那车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之前也没见到过。”民警很快赶到现场,打开车门一看,后排位置睡着两个男子,经初步检验,二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荒山野岭,居然发生命案,带队民警老陈命人封锁现场的同时,负责检查轿车的同事又有了惊人发现。

“陈队,这后备厢里也有一个,已经没气了。”

车内外没有明显搏斗的痕迹,周围也没有找到任何疑似凶器的东西,难不成这里不是第一案发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陈盯着遗体看了半天,突然发出一阵低呼,从外表来看,诡异的是三名死者身上没有明显外伤。

“奇怪,真奇怪……”另外一名民警指着其中一人的鞋子说道:“他鞋底上的泥,好像不是在这里沾上的。”

民警连忙对三名死者进行了仔细检查,果不其然,三人的裤脚处和鞋底,均沾上了同样颜色的泥土,顺着泥土排查,在不远处,民警找到了一座古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样子,这三人应该是被故意转移到这里的,只是,他们的真正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深夜的鬼祟身影

为了保护现场,老陈特意安排了一组民警在工厂附近日夜值守,同时将三名死者的遗体送往鉴定中心,希望能通过尸检得到答案。

另外一组民警对这三人的背景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均是社会闲散人员,户籍也不在当地,想要梳理清楚这三人的关系网,恐怕得花不少时间。

“队长,我发现距离案发现场附近的一个山包里,似乎有人出没。”现场值守的民警告诉老陈,那天晚上他听到了附近传来一阵响动,打着手电筒走近一看,几片荒草中有两排凌乱的脚印,从泥土的新鲜程度来看,像是刚被人踩过没多久。而脚印的终点,是一座被炸开的古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废弃厂附近的山名叫大云山,因为地理和海拔的关系,终年云雾缭绕,当地村民哪怕是上山采药,也会挑日上三竿的时候进山,自从这里发生了命案,也没人敢往这里来了。

是谁三更半夜进山?老陈心中满是狐疑,看来,找到进山的人是破案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晚上,提前在此蹲守的民警抓获了两名男人,从他们身上搜到了铲子、钎等工具。

经审讯,这两人是盗墓贼,死在车上的三个男人,是他们的同伙。

“假设是分赃不均引发争斗,死者身上应该有明显的外伤才对。”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时,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说道:“没人杀死他们,是咱们进洞时出了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这人交代,几人是半年前来到大云山的,花了将近五个月的时候才挖出深度约有十几米的盗洞,按照估计,应该距离墓室不远了。想到此,几个人都兴奋不已。

为了加快进度,他们往洞里丢了炸药,随着一阵闷响,洞内顿时尘土飞扬,其中一个身手灵活的决定先下去探探,顺道清理洞中的尘土。

可他刚刚下去一会儿就没了声响,其余人在上面喊了半天,见没有回应,另外两个人决定下去瞧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后面下去的两个人也是一去不回。此时站在洞口的人慌了神,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难不成是暗藏了什么杀人的机关?

真正的死因

被盗墓贼光顾的大云山位于皖苏两省交界的盱眙县境内,远在秦朝时期,这里曾坐落着一座名叫东阳郡的古城。民间一直流传着山下埋藏着数不清的宝藏,而村民干农活偶尔挖出的陶器,也让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得到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利益驱使,多年来这里时常会有盗墓贼光顾,大云山面积广袤,考古部门虽有心保护却力量不足,才让那些神出鬼没的盗墓团伙钻了空子。

幸存的两个盗墓贼告诉民警,第二天晚上他们大着胆子下了洞,从土堆里把三个同伙拉上来,发现他们已经气绝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慌失措的同伙只能把三人尸体先藏在车上,看着深幽的盗洞,两人心有不甘,决定再度摸黑前往,不料却被民警逮了个正着。

“当时见他们几个没外伤,我们就怀疑炸药是不是炸开了墓门,导致里面的毒气外溢了。”盗墓贼的说法,老陈并不认可。

虽说有些墓葬因为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的确会出现尸身和陪葬品腐烂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无法外扩,但这一切纯粹是猜测,那三人的真正死因还得看法医出具的尸检报告。

为了保险起见,老陈特意与鉴定中心协商,增加了毒化病理检测。两天后,他拿到了最新的报告结果,和猜想的一样,三个盗墓贼死于窒息,并且身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折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情形,他们三个真正的死因应该是盗墓团伙使用炸药导致盗洞坍塌造成的,可这也说不通啊,以前村民也曾经在公安批准的情况下使用过炸药,一直都相安无事,怎么偏偏是这块地方出现了严重坍塌?

老陈感觉事情比较反常,很快请来了当地考古部门的专家李则斌,他在民警引导下刚来到盗洞附近,就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盗洞的上端是一个水塘,听当地村民说这水塘叫龙潭,常年不曾干涸。李则斌指着水塘对老陈说道:“这位置在山顶,附近都是石头,按理说是没办法形成水塘的,除非……”他走近绕了半天,摸着水塘附近的土层接着说:“它下面应该是空的。”

很快,有丰富经验的考古人员围绕水塘周围展开工作,随着他们的钻探角度越来越深,拿到的信息让在场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睡千年的陵园

工作人员达到六米以下深度时,掏出了不少青灰色的泥土,李则斌一看大喜过望,从质地来判断,这应该是汉代墓葬里常见的青膏泥。

随着勘探进度的深入,李则斌发现在整个大云山的山顶,散落着不少古代建造城墙的夯旱土。根据以往经验,一般只有陵园或者墓园,才有可能修建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底下应该是个大家伙。”李则斌很快向南京博物院汇报,另外一组工作人员得到通知后,立马拉上一套高精度设备,在一些重点区域进行布局。

通过这套设备,他们可以对大云山进行不同角度的深入拍摄,再利用电脑生成精确的图片。两个星期辛苦忙碌后,工作组总算拿到了地底信息生成图,看着眼前的一切,大家脸上都流露出震撼的表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面长约450米左右的硕大墙体,围成了一个占地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的正方形区域,几乎覆盖了大云山的整个山顶。

汉代的丧葬制度有多严格,所有考古人员心知肚明。如此大的规模,只有级别非常高的主人才能享受,到底是谁,拥有如此雄厚的财力物力?

墓主人的身份犹如一团迷雾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顶,前不久刚刚发生的命案也在提醒他们,暗中仍然有不少心思叵测的人盯着大云山,尽快搞清楚真相,进行抢救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大云山底下藏有巨大陵园消息的老陈忧心忡忡找上门来,也给考古工作组带来了坏消息。

大云山的石质具有耐磨耐压的特性,这些年来,附近修路盖房子都少不了取用山上的石头,老陈他们单位因为涉及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对附近的采石场情况甚为了解。

当听到他说每次作业都会取出上千吨石料时,考古人员内心一沉,如果不加快保护工作,恐怕这座沉睡千年的陵园就将被毁于一旦。想到此,他们立即将目前掌握的所有资料向当地政府进行了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政府闻风而动,将所有采石场暂停挖掘。由南京博物院和各大高校组成的考古队也正式成立,根据前期预判,他们决定从龙潭附近的盗洞展开勘探挖掘。

随着发掘不断进行,专家惊奇地发现,墓葬竟然也在不断向南扩大,考虑到汉代墓葬的特征,他们决定以龙潭为分界线,对南北两个方位进行同步勘探,果然在龙潭下40米左右,发现了墓室所在。

等他们抽干了水,看到水塘底的淤泥时,却忍不住倒抽了几口凉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存的碎片

一些瓷器碎片散落在乌黑的淤泥中,附近还零零散散摆着不少盗墓工具,从五花八门的款式来看,这里曾不止一次遭遇过盗墓贼的洗劫。

就在大家心疼万分时,另外一组工作人员在东侧偏北方向,也发现了一座墓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汉朝早期贵族的墓葬规律,专家推测,这两座墓室应该是异穴合葬,用俗话来说就是夫妻墓。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墓穴重见光明,到底哪一个才是陵园主人真正的归属地,成为了工作组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为了更加全面掌握整个陵园的布局,考古队对整座山头进行了高空拍摄。从规模和排列进行判定,得出了最终结论,那座被严重盗取过的墓室,很有可能就是一号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工作人员冒着塌方的危险,总算挖掘到了墓葬底部的位置。尽管已经做足了思想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众多专家看得心惊肉跳。

整座墓室的棺椁遭到了严重破坏,南北两边的棺木直接掀开了,除了一些零碎的瓷器外,几乎可以用洗劫一空来形容这里的惨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