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村坐落于新碧街道西南方,始建于唐朝末期。据《施氏宗谱》记载,唐朝·天祐二年(905年),先祖公施约铨(刺史)始居该地,历经40代,迄今已有11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宅基”。宅基原称“泽矶”,最初为泽国溪滩,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后来水位降低,露出大片土地,故而宜居宜田,宅基连绵,故名“宅基村”。村内历史遗存丰富,古村面貌保存完整,因此名列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走进村落,古风扑面,人文染目,所遗古建多为明、清遗迹:恢弘“大阊门”、精巧“贞节坊”、明代“紫气东来”题词牌匾、独具特色的名中医刘杭生故居和施北衡故居、“用竹筒套过、以一斤米换一块鹅卵石铺道坛”的十八间、苍老古木、骑墙青藤、石子道坛,还有骑马楼、下马石、栉比古民居……目之所及皆是古意盎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进入村里便是宅基的大阊门。大阊门位于宅基村正中央,村中传统建筑原建之时,均以大阊门南北为中轴线,对称分布于东西两侧。该建筑始建于明朝年间,楹联书“一门三进士 二代士大夫”“金紫银青第 绣衣进士家”,“光禄大夫”的匾额高悬门口,门前十八栏杆十九柱横跨东西,两侧各有花门一座,花门上刻有“绣衣”、“进士”大字,激励子孙后代发奋读书,积极进取,考取功名,传承发扬祖辈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入村内,在一座被大火焚毁的明代宗祠前,有一保存完好的“贞节”木牌坊赫然矗立在街路旁。坊梁正中的上阙嵌立“圣旨”直书匾额;下阙张挂“贞节”横书牌匾,红底黄边框,衬映出两个金黄大字,格外醒目。牌匾右侧上首直书:“明十三八吴氏叔御史奉旨旌表”,左侧底下落款:“嘉靖丙午”。据考,受表彰的吴氏明朝松江府同知施山的大嫂,吴氏守节一生,扛起了携老扶幼、孝上慈下的责任担当,其节操义举得到了明朝官方的认可,特赐建“贞节”坊,以示旌表。吴氏孝亲爱幼、勤劳坚韧的精神垂范乡里,润泽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由于这种勤勉好学、慈孝为先家风的传承,历朝历代,宅基村的名人层出不穷:例如明代的施山,曾任广西道监察御史;解放前的施北衡,曾任国民军上海港口司令、国防部中将高参;以及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的施建生等等,宅基村也因此成为了缙云最有名的名门望族村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