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格局一定要打开,思路一换天地宽!所谓200吨级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就一定必须局限在类似B2的大展弦比飞翼体结构,加兰姆达机翼上不能有颠覆性变化吗?大展弦比飞翼加拉姆达后缘锯齿形机翼,隐身效果确实很好,但也是20世纪末期的顶尖技术。当然到现在还被B21近乎原样继承。并不是这类布局永远不可突破,而是超级大国当今的航空工业实力每况愈下,系统集成能力已经基本丧失。为了防止一次性露怯,只能是依葫芦画瓢,不敢再越雷池一步而已。所有大展弦比的飞翼体,都有一定的优点,但附带的缺点也极为突出。优点就是机身与机翼完全融为一体,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以至于上下表面,其隐身布局都很容易安排妥当,雷达反射指标不会随着机体的放大而同步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0吨的B2的综合雷达反射指标比17吨全重的F16的雷达反射指标还要低几个数量级,大展弦比飞翼体的综合布局至关重要。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高亚音速飞行性能不错,很容易飞出0.9马赫以上的全程高亚音速;这是B2系列能凭内油加空中加油实现跨洲际突防的另外一个根本。但是好处也基本到此为止了,剩下的都是短板:大展弦比飞翼,尤其是前边缘后掠角小于40度的大飞翼,就已经彻底放弃了超音速性能。因为这个造型天然在马赫椎的范围之外;无论如何加大发动机推力,都很难实现1.3马赫以上的超音速飞行。如果硬推油门,那么低超音速超过1分钟就有可能直接当空解体!这类气动布局,无论再单独延长机身,或者采用主翼部分变后掠翼;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仍然无法持续超音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不可能实现超音速巡航飞行。而最大的麻烦,还在于大展弦比飞翼在起降期间,非常容易突然失控,B2就是这样连摔了4次!甚至全电飞控对此都没有解决之道。B2的这种全程亚音速洲际突防,是建立在30年前各大国隐身体系都不完善的情况下;而到了今天,某大国能全程跟踪锁定B2与B21的手段已经不止一种。因此即使黑夜,用5.5代机拦截与击落B2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当然大前提是2者真敢来送REN头!而这种拦截,其实也算是末端拦截。因为超级大国有天然的两洋优势,还有阿拉斯加与英国这些在欧亚大陆两端的中继桥头堡。但是东方大国四周都被围得严严实实;并且有一半是对敌国家。因此如果200吨级战略隐轰还是全面模拟B2,必然会导致综合作战效能严重受限。如果换一种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采用尖锐的菱形结构,再配上4台4代大推,甚至是4台变循环5代大推,那么就可以全程1.7马赫以上2万米超巡。先不说隐身能力一点不降低,就算是被未来的超级雷达发现,那么无论是F22A还是F15开加力都拦不住、追不上!因为大飞机还能1.7马赫超巡,留给战斗机的拦截窗口不到30秒,此时就算是6代机也无法完成2万米的爬升。等于未来50年,对所有对手的领空领海都可以来去自由。而且狭长的菱形机身,随便展开几个小型立体气动面,就可以大大增加起降期间的安全可靠性,飞到高空之后再快速收起来。果真如此,那么未来的北美大陆,就是空天飞机与200吨级洲际隐轰自由出入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