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始终怀揣着对亲密关系的深切向往,这是人性中恒久不变的特质。基于生存的本能驱使,我们渴望着被关爱,期盼着与他人建立起深厚的联系。

亲密关系的存在,象征着匮乏状态得以弥补的可能性,我们期许着通过彼此的互动与付出,感受到更多的舒适与安宁

在此,我诚挚地希望,你能够为我付诸一些行动,让我能够体验到更为愉悦的情感状态,感受到自身的安全与自由,以及所拥有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渴望亲密,是因为渴望被二次养育。

亲密的本质就是自己需要有个人来照顾,这种渴求的背后是一个人内心的匮乏感。而这种匮乏感的原因是,父母当年使用了错误的方式对待我们,没有教我们如何照顾自己。

心智成熟的父母会教会孩子如何照顾自己的内心,会告诉孩子“别怕,我保护你”,让他内化出安全感;会告诉他“你是可以的”,让他内化出自由;会告诉他“你很棒”,让他内化出价值感;会跟他一起玩,让他体验到游戏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有的父母还会剥夺孩子本来就不多的满足感。这些父母会恐吓孩子,剥夺他的安全感;会限制孩子,剥夺他的自由;会打击孩子,拿走他的价值感;会不允许他享受,不让他体验到意义。

这时候,出于生存的本能,人会通过自我探索,学习如何让自己满足。方式之一就是渴望被爱,渴望与人建立关系。

所以,好的感情的本质就是二次养育的能力。在婚姻中,与伴侣相处时,如果他能做父母不能做的事,如果他能做我们不能为自己做的事,我们就得到了二次养育。

亲密代表了匮乏被满足的可能性

亲密的需求就是你需要一个人为你做一些事情,表达一种态度,让你感受好一点,包括给你看见、陪伴、理解、回应、关注、重视、尊重、认可、接纳、支持等。

一些人寻求恋爱关系,其深层次动机在于对亲密关系的向往,他们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怀、支持、陪伴、理解以及重视。同样地,有些人致力于提升自身素养,力求表现得优秀、得体、美丽且富有才华,其目的亦在于吸引他人的目光,以满足内心对于被认可、被关注以及被重视的情感需求。而当某些人表现出易怒或发脾气的行为时,这往往是他们期望得到更多尊重与重视的一种外在表达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大多是因为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在亲子关系中,当妈妈因孩子不写作业而愤怒的时候,背后其实也蕴藏了爱的需求:“你为什么不体谅一下我的辛苦,你没看见我的付出吗?”她的情感需求就是体谅、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为什么需要被爱?为什么会渴望亲密?

因为从亲密中得到了某个实际的好处。

这种好处就是:满足自我的匮乏感。我希望你能对我做点什么,让我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自由的、有价值感的、有意义感的。

亲密关系中的需求

关注与重视:看见你,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把你放在比别的人、别的事更重要的位置上。同样,一个人非常需要你,也是一种关注和重视。

理解与体谅:很多难受的感觉都是一个模糊的存在,你需要对方了解这些难受的感觉,无需用力表达,并且知道为什么这么想。

支持与帮助:遇到困难时,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和帮助;在情感或精神层面提供可信赖的依靠,把自己内心最脆弱和柔弱的部分交给对方。

接纳与尊重:从你的角度认同你的想法是合理的,允许你做别的事,或者帮助你解决实际困难,接纳就是允许你有你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可与价值:认可和喜欢这个人本身;并且对方可以把你身上好的部分反馈给你,让你知道,这样你就体验到一些价值感。

陪伴与体验:双方为彼此提供的高质量的情感互动和陪伴,重要体验因人而异,比如创造惊喜,制造不一样的仪式感与鲜活感等等。

目标与愿景:亲密关系与自己的目标不冲突,并在后续的相处中将各自的目标,尽可能融合成一个整体目标,共同愿景驱动关系的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为什么渴望去找亲密关系?

其实就是在寻求一种圆满,也寻求自己被照见。

关系中的人像照镜子一样,得以把内心各种各样的东西,投进人际关系里。这时,我才能知道自己是怎样的,才能看见自己。

另一方面,亲密代表了匮乏被满足的可能性。

正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我希望你能对我做点什么,让我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自由的、有价值感的、有意义感的。

梁永安有句金句:“现在人的分手能力,远远大于相爱能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节奏加快,社会观念的冲撞远胜从前。但是,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我们都缺乏机会接受情感教育。

因此,在当下,亲密关系应该是一堂必修课。

心理咨询是一个专业、科学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应对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面临心理困扰,不妨勇敢迈出那一步,寻求专业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打破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拥抱健康、幸福的生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