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胡歌抵达台北出席台湾青年对话活动,活动现场他说:

“我希望这次来可以求证一下,因为《繁花》大家知道我是用沪语演出的,在播出的时候,面对很多媒体采访的时候,我这个普通话就带着沪普的口音。可是有很多的朋友听到我沪普以后,说你的普通话有台湾口音,所以我要求证的事情是,我的普通话有台湾口音吗?就是我的乡音里有台湾口音吗?”

台下马上有人回答说,“有有有,我们都觉得很亲切。”

胡歌很自然地回了一句,“那我就更开心了,说明我们不分彼此。”

从现场沟通的效果看,胡歌的这段话可以打满分。特别是从语言的“腔调”这个角度入手,最后的落脚点是“我们不分彼此” ,既自然,又妥帖。

但也正是这句话,让台湾的在朝党极度不舒服,甚至有点怕怕......后续胡歌几乎没有参加其他活动。

当红的偶像被晾在饭店里,24小时。

我不敢说背后有什么阴谋,但我要说一句明面上的话:胡歌身上流淌的上海城市基因,对台湾,包括台北和台湾的一众艺人,具有相当大的心理优势。

台湾人除了刚来上海办厂买房那几年的春风得意外,在上海面前一直不是特别自信。

毕竟49年前上海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建国后也一直是巨无霸般的存在,城市的厚重感摆在那里,很难撼动。

台湾人当然见多识广,也不是软柿子,北方那一套金戈铁马的打法,台湾人无感。

改开后的上海,电视剧《繁花》和胡歌座谈这种软刀子,则让台湾人防不胜防。

因为一不小心就被圈粉。

胡歌的台湾行看起来被“冷落”,其实是有些人害怕胡歌身上的软实力。如果多几个胡歌,再多几部《甄嬛传》,在“统”还是“独”的问题上选择后者会为难很多。

因为人们很难放弃自己认同的文化和情感的皈依。

从这个角度说,胡歌比那些只知道喊打喊杀的“拳兄”们不知道高出了几个档次。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