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一招。“头号工程”的有效精准落地,离不开财力支持。

此前,《2024年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要点》印发,明确建立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财政保障机制。今年广东省级安排“百千万工程”相关领域总投入将达到1534亿元各地市也拿出真金白银,在区域内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财政资金投在哪,如何发挥“好钢用在刀刃上”的作用,助推“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加力提速?南都记者带你解读“百千万工程”中的财政资金支出路线图。

千亿级别财力支持

粤东粤西粤北占大头

作为“头号工程”,广东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千亿级别的财力支持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2024年广东省财政预算报告,今年省级财政整合设立215亿元“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比去年增加60亿元,加上延续安排的其他资金,今年省级安排“百千万工程”相关领域总投入将达到1534亿元

广东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广东地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一半以上。其中珠三角地区为三江汇流而成,平原腹地广阔,且又比邻港澳,比之粤东粤西粤北有着天然的发展优势。2023年广东各地市GDP数据显示,粤东粤西粤北12市经济总量不到珠三角9市的四分之一。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百千万工程”这一战略落子,正是为了促进人才、资金、资源等发展要素进一步下沉。

此前广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广东一般公共预算共投入1490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其中超过70%的资金投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

县域是连接城与乡的重要节点,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根据《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广东有57个县(市),其中粤东粤西粤北12地市共有45个县(市),占比近八成。全省县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2.3%,但县域生产总值15995亿元,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2.39%。广袤的县域绝大多数区位优势不明显,在经济发展上原本就存在“先天不足”,财力薄弱更是导致“后劲乏力”。

南都记者注意到,针对县域较为薄弱的问题,广东为加强县域财政基本保障,已将财政省直管县扩围至全省57个县(市),促进财政资源下沉。

“助推器”和“放大镜”

财政把钱用在刀刃上

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怎么把财政的钱用在刀刃上,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对于上述命题,广东财政部门提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激励”,一个是“撬动”。

激励是“助推器”。

此前,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会议通报了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列入优秀等次的县获得资金和用地指标双奖励

记者了解到,去年和今年,广东省级财政均设立了15亿元考核激励资金,支持开展“百千万工程”分类考核激励。这些表现优秀的县拿到了真金白银和珍贵的用地指标,有利于助推其进一步发展。

撬动是放大镜”。

从去年开始,广东就开始试点财政资金“补改投”改革。所谓“补改投”,就是将原本的直接财政补贴转变为股权投入。

“补改投”有几个好处:打破了财政资金无偿“奖补”的传统模式,通过阶段性持股、适时退出,财政资金可以滚动着用、循环着用,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与此同时,财政资金的投入还可以引导社会资本集聚,形成放大效应,有效支撑产业发展。

据了解,2023年,广东省财政已经投入了1.5亿元支持3个项目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补改投”试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遴选结果来看,梅江区客家预制菜“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英德市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及怀集县畜禽加工“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3年度试点项目。

按照财政出资部分占被投企业的股份比例不超过30%的比例原则,去年省级财政投入的1.5亿元将撬动不少于3.5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到以上3个“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中。

据了解,今年广东财政还将扩大财政资金“补改投”改革试点范围,投入18.9亿元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种业振兴行动和科技兴农项目等

大抓“设施”和“服务”

致力补齐县镇村短板

近年来,县域旅游热火了。“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县城更有性价比”“人少、景美、还不用跑断腿”……原来寂寂无名的县域俨然有成为旅游“新顶流”之势。

“卷”旅游,除了“卷”美景、美食,最重要还是“卷”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域旅游热持续出圈。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提出要抓好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坚持从生产生活生态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印发《2024年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要点》也要求“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根据2024年广东省财政预算报告,今年财政政策资金支持将从县域经济、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重点发力。比如,安排89亿元支持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安排40亿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安排46.93亿元支持普通国省道提档升级和运行维护,安排54.94亿元支持全面完成农村公路三年攻坚任务;另外还安排67.35亿元支持老区苏区等地区加快补齐民生和公共服务短板弱项。

南都记者梳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地市的今年“百千万工程”任务清单也发现,各地市均不约而同提到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比如,揭阳今年将统筹安排“百千万工程”资金53.8亿元,支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县域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县域城镇化率,支持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等。

湛江今年拟安排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品牌建设、培育典型镇典型村中心镇重点镇、农村生活污水驻镇帮镇扶村、农村基层组织、农村公路网络建设等项目资金28.96亿元。

阳江则明确今年新增债券资金安排不少于70%支持“百千万工程”,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县镇村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等。

投入超百亿元

珠三角多地市“挑大梁”

作为经济发展基础好的珠三角地区,自身同样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城市远郊的发展远不如中心城区,而即使同属中心城区,也会出现个别区比较冒尖而个别区则较为落后等情况。因此,实施百千万工程”中珠三角地市也是重要的主体其实在“头号工程”的牵引下,也更有利于发展要素的充分流动,推进区域内高质量发展。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广州、佛山、东莞等多个地市拟投入到“百千万工程”的资金均超百亿元。

其中,广州在今年提出整合设立“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资金,今年拟安排144.2亿元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佛山则安排“百千万工程”相关资金196.08亿元。东莞明确今年市、镇两级财政安排300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主要用于支持镇村统筹发展、推动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点工作。

珠三角地市除了自身发展外,也承担了对口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兄弟”市的任务。除了对口帮扶协作外,两地参与合作共建的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成为了珠三角地市重要的资金投入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州平远高新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广州南沙区贸促会供图

比如,广州明确了对口梅州、清远、湛江的市级帮扶协作资金由2亿元提高至2.1亿元,并提出共建广州市—梅州(湛江、清远)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力争全年合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0亿元。

在最近出台的“百千万工程”工作要点中,佛山也提出将有序推进佛茂、佛云产业转移合作园建设,实现佛茂产业转移合作园年内引入产业项目不少于16个,投资额不低于60亿元;佛云产业转移合作园年内引入产业项目不少于10个,投资额不低于45亿元。

怎么让资金落到实处?

广东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收入、支出、管理是财政的主要职能内容。钱花出去了,怎么监管,怎么让资金落到实处、收到成效,对于“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至关重要。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政策效能,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广东财政建立了财政支持政策全周期动态评估机制,不断加强财政资金全链条绩效管理及全流程资金监督管理。

今年4月,广东省财政厅联合省审计厅出台了《“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进行全面规范。其中,设立“百千万工程”资金监管专户,实施专户管理、专户调拨、专户清算的“三专”管理模式,确保专款专用、资金安全。

《办法》明确了“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和预算指标由省级直接分配细化至县(市、区),库款由省财政单独调拨。省级安排到市县且没有明确到具体项目的“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具体资金分配方案需报同级指挥部办公室审核后再办理资金拨付。

在资金使用范围方面,《办法》明确了“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仅用于包括支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功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同时,建立资金使用负面清单,明确“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不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弥补企业亏损、违规修建楼堂馆所、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等八大类与“百千万工程”无关的支出。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采写:南都记者 卢婉珊

制图:蔡沐晗

南都政务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