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团,年轻人的“新宠”

单价20+的高级饭团,正在成为一线打工人的急救餐。

一个饭团,拳头大,揣兜就走,白米、黑米、紫米、糯米都能包,鸡肉、牛肉、猪肉、时蔬都能加……有菜、有肉、有主食,当之无愧的“打工人之光”。

在小红书平台上,饭团话题的相关阅读量突破5.3亿;在抖音平台上则有接近40亿的阅读量。微信指数显示,近一个月以来,饭团的热度正在不断攀升,6月13日单日热度更是接近5800万。

年轻人爱上的饭团,并不是便利店随处可见的3块钱“三角米饭团”,而是更高级的“网红饭团”、“饭团界爱马仕”。

之前大众印象中的饭团,大多是或圆形或三角形的“米饭加肉”,均价5元上下,最多加点海苔、芝麻提升“气质”。而如今的“网红饭团”,价值感大大提升,配料上塞进了和牛、鳗鱼、牛油果,造型上也更出圈、更吸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着像“新中式馒头”,看着像“新中式寿司”,加上价值感又是妥妥的“中国版贝果”。这就是当下年轻人们的“新宠”——网红饭团。

在上海、苏州、杭州、北京等不少城市也都冒出了各类“饭团专门店”,以及不少“饭团摊位”扎堆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的一家网红饭团专门店,人均20元左右的定价,饭团种类从猫山王榴莲、咸蛋黄芝士,到灯影牛肉、酸辣毛肚,招牌芝士饭团年销量能够突破20万,目前门店数量达到150家。

但在大众点评及其他社交媒体上,也不乏经常看到一些吐槽的声音。“遇到刺客了,买了个饭团加卤蛋,要20块钱。卤蛋只有四分之一,2块。”

在小红书上,也有一家由米其林餐厅厨师操刀的饭团品牌被不少消费者“追捧”。

用米其林的标准来做饭团的研发,各种“自带话题”的饭团应运而生,比如异域风味的冬阴功牛油果鸡肉饭团,中式口味的脆哨辣子土豆饭团、酸辣牛肉饭团等等。门店所在的区域榜单中,该饭团品牌饭团和麦肯两大快餐巨头并列前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网友通过社交媒体上吐槽“现在买个饭团都得配货,比爱马仕还难买”,表示一些饭团品牌只在小程序等线上渠道“预售饭团”。在当天饭团上线前,需要掐时掐点在小程序中“抢单”,而且单个不卖。

“想不到,真的想不到,这年头吃个饭团都得’配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高贵”路线的饭团

难敌口水战

其实很多餐饮大牌也都曾经上新过饭团单品。比如肯德基的早餐“大饭团系列”,单品定价12.5元-15.5元,早餐组合的“穷鬼版”两件套不足10元,超过一个手的大小,被不少肯门弟子称为“天选打工早餐”。

2009年创立的米道手捧饭团品牌,年销量突破50万个,其创始人王凤福表示,“饭团这个产品,方便快捷,营养健康,口感软糯小孩子和老人也很喜欢吃,而且这个项目可复制、可长期经营,填补了市场空白,是我看好的连锁品牌。”

饭团专门店,作为单品小吃做连锁的标准案例来说,其模式天然符合高度标准化的基因,出品快、效率高、适口性强……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足够便捷,随手随走随吃。

“饭团专门店们”想要真的从网红变长红,从单店开成大连锁,从单品小吃变为真正的品类,并不容易。

尤其是走“高贵”路线的饭团们,尽管价值感靠饭团原料堆满,但仍一不小心就要被消费者全网Diss一句,“说了八百遍难吃又贵,为什么还有人去买?”

当前“饭团”赛道中确实有相对规模化的头部品牌跑出,比如门店数量突破500家的阿杏饭团。可纵观当前饭团品牌们,大部分仍处于“闭店比开店还快”的节奏中。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想要通过饭团摆摊创业的年轻人、餐饮小白也发出了很多“摆摊避雷”的忠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饭团合伙人表示,“网红归网红,踩到风口就得敢上,割一波就走还是没毛病的。”

某种程度上,饭团想要从“小吃升级到品类”,努力创新的势头是值得餐饮人参考学习的,但在当前的餐饮环境下,消费者愈发理性务实,靠噱头、靠硬堆价值感的溢价产品,生存空间与生存长度,只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