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午4点30分,正是我市很多小学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或特色课程时间段,操场上体育活动如火如荼,教室内琴棋书画精彩纷呈……“多彩大课间”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需求,师生徜徉在快乐的海洋里。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我省将提供优质基础教育列为为民办实事之首,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塑造良好教育生态,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实现了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

1 深耕课改

课堂好玩又有料

“我们一起来体会课文是如何把‘盼’这一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哪个部分写得最详细?”在我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上,教师师作东用一张“学习清单”引导每一名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把握《盼》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

课堂上,他鼓励学生6人一组自由讨论、大胆发言,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生很快掌握了新课文的生词、写作手法和散文的阅读技巧。课后,不少学生兴奋地说道:“这样的课堂很好玩,也很有成就感。”

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是“双减”行稳致远的“保障线”。省教育厅联合19个部门成立甘肃省“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聚焦校内“三个提高”等重点环节,狠抓“双减”任务落实,各学校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陇西县聚焦课堂教学,构建“轻负高质”新课堂,强化作业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监督机制,并按照“一片一案”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片区优质课评选、校本教研等“教学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记者在高台董振堂红军小学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看到,参赛学生用流畅的英语,清晰的逻辑讲述着自己的参赛话题。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娓娓道来……精彩的演讲赢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轮流主讲、教师评价点拨……这样“好玩”的课堂激起了浪花朵朵。说起课堂的变化,我市城关区白银路小学校长张莹深有感触,“‘双减’政策落地的根本之策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把知识消化在课堂之内,才能真正做到学生作业减量提质。”

2 优化设计

作业有趣也有益

作业是连接课堂和学生的重要桥梁,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如今作业也在悄悄“变脸”。走进庆阳市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每天下午,各任课教师面批、面改、当面辅导学生作业,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即可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课后服务中。

“以前,孩子每天放学后还要继续做作业。现在好了,书面作业在校内已基本完成,回家后就看看课外书,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这样的变化,学生家长吴林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庆阳市通过开发作业管理平台,各学校在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减少学生书面作业总量上下功夫,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把重点放在提高作业质量上。该作业管理平台还被教育部作为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作业管理的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在我市七里河区兰工坪小学,每天都有作业设计与管理交流活动,实现了作业校本化。“我们结合各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分层作业,实行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杜绝了机械性、重复性、无效性作业,家庭作业基本在校内完成。”该校校长袁静说。

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易拉罐、废纸盒,经过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变成了创意新颖、富有个性的手工艺品;花篮、动车、泥塑,惟妙惟肖的手工剪纸……白银市白银区第十一小学的“创设、创意、创想”特色作业展评吸引同学们纷纷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现如今,设计实践作业、绘本作业、探究作业、团队作业、跨界作业等既有趣又有益的创意性作业遍地开花;县校级作业设计、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不仅提高了作业设计质量,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足’,上课的精力充沛了,课堂效率也在提高。”高台二中校长周兴斌明显感觉到,“双减”以来,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高,在快乐中巩固知识,真正实现了“轻负担、高质量”。

3 扩容服务

童年美好且欢快

每天下午,是七里河区兰工坪小学三年级(2)班学生张贺涵最期待的时刻。“写完作业,就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练呼吸和发音,我希望以后能做一名主持人。”除了参加播音主持社团,她还喜欢在厨艺社团“一秀身手”。

这得益于该校推行的“3+X”课后服务模式,学生们可以完成作业、拾遗补缺后,也可以参加32个音体美兴趣社团。“全校师生100%参与到课后服务中,课程+X即作业辅导+多彩社团,场地+X即班级教室+社团场地,师资+X即校内教师+外聘专家,全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延时服务。”袁静说。

近年来,我省研究制定省级课后服务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多样化设置体育、艺术、劳动、阅读、科创等课后服务项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持续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提品质。

截至目前,全省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率均为100%,学生参加率达94.31%。同时,构建科普、体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家校社联动的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加强与省体育局、省科协、省妇联等部门衔接,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

此外,我省持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指导推进4个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区、28个科学教育实验校和6个国家级中小学人工智能基地建设;聘任科研院所、高校、场馆、科创企业等1027名科学类人才担任科学副校长,实施中小学“人工智能+科学教育”专项行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教育全过程、全环节深度融合。

“我们和西北民族大学深度合作,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动员大学的各个社团为学校课外活动助力,还包括参观各学院、实验室或场馆,多走多看多实践。”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校长魏彩霞说,“这样做,既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学习,也能让他们走出去、动起来。”

落实“双减”,重点在校内,难点在校外。三年来,全省校外培训明显降温,校内服务有效提升,学生和家长总体负担逐步减轻。根据省委政研室专题调研显示,全省校长、教师、家长的“双减”支持率,家长、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率以及认为作业负担明显减轻的比例大幅提升,“双减”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