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法国美食专栏作家,在崇明找到了新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位法国美食专栏作家,在崇明找到了新灵感!

他叫晓松,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长大,曾在亚洲做了20多年记者与摄影师,同时也是美食专栏作家。

晓松来中国已经18年了,中文很流利,自2014年起,他来到云南大理蟠曲村定居。如今,晓松住在村里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白族老房子里,经营着一家名为Casabai(卡萨拜)的私房菜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旅居大理的各国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以及外地游人慕名来到蟠曲村品尝他的私房菜,但晓松坚持每周只做两桌私房菜,剩余时间用来自由写作、陪伴女儿,以及寻找各地美食。

今年,他来到了上海崇明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松与崇明本地村民一起挖竹笋

崇明的四月天,晴天与阴雨交替,晓松和他的女儿Lunar一起挖了竹笋,采了野菜马兰头,拜访了白山羊养殖基地,在菜市场里还找到了崇明本地绿蚕豆、青茄子、西葫芦、甜椒、花菜、鸡鸭等。仅用了一天的时间,晓松就找齐了需要的所有食材,他说:“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宝库啊!”不仅如此,他还在当地农户家里品尝了一顿正宗的崇明家常菜,这为他的美食之旅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是厨师,我是作家,我是在用食物讲故事。”晓松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松参观白山羊基地

食物是跨文化的纽带,能够把各自迥异的历史、习俗、人与故事和谐地联系起来,食物里饱含烹饪者的生活经历、对异乡的思考和对故乡的记忆。所以,晓松在烹制私房菜的时候不依照任何菜单,烹饪风格极具创意,所有菜均按照当季当地的食材来发挥创作;烹饪风格以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菜系为主,融入了他在当地旅行时的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用筷子品尝料理,在法餐中感受崇明的味道,用餐模式也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巧妙地融入本地烟火或户外自然。打破常规,用创意结合自然,即使是奢侈的法餐,也可以在崇明的自然中寻找到一份独特的烟火气。对晓松来说,做饭或许是他一生的爱好,但回归乡野却是他毕生的理想。

记者:宋逸鑫;

摄像:陈林健、施钮辰;配音:姜阳光

编辑:陈锦源

责编:李琳、焦倩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