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时节,在田间地头里,在山山峁峁间,翻地播种的忙碌身影随处可见。近日,在子长市涧峪岔镇壕子墕村,旋耕机“腾腾”走过田地,给硬实的土壤做了“深呼吸”,等待着种子下地。年轻人跑出村打工,村里多是老年劳力,村上开展起土地托管服务,撂荒地里多了耕作的机械和身影。“如今把地交给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托管,从种到收都不用我们操心,省心又省力。”壕子墕村村民黄文明笑得合不拢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旋耕机正在作业

原来,这块地的所有人是黄文明,但种地的却是涧峪岔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有人帮忙种地,黄文明不必劳动也能让土地生金。2023年,近70岁的黄文明因自身年老、妻子患病将家里20多亩耕地托管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自己当上了“甩手掌柜”,还能一年收入1.2万元左右,他感觉非常满意。

涧峪岔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走的是“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社会化服务路子,主要从事翻地、播种、打农药、收割以及化肥、种子、农药销售等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全程“一站式”托管服务,走出一条上联市场、下联民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获得农民的积极好评。

涧峪岔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是跨村联营的优秀成果,实现农民、村集体、企业多赢。近年来,涧峪岔镇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按照“党建引领、跨村联营、项目支撑、公司运营”的发展思路,由毛家河、方家河、重耳3个行政村各出资50万元,成立了涧峪岔镇社会化服务中心,并购买了多种农具:如铲车、大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无人打药机、玉米收割机、旋耕机、翻转犁、打捆机、撒肥机、撒肥车……实现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快速完成耕作任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运行模式,既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又保障了粮食的优质高产。这样一来,即使村民外出务工,也不耽误种植粮食,收到了‘人不在家,收入增加’的效果。”涧峪岔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吴亚东说,“2023年,我们推出了全托型、劳务型、订单型、流转型‘四型’服务模式,共计收入36万元,每个行政村分红5万元。今年已完成2800余亩的翻地任务,与4个行政村签订了流转型600余亩,订单型2000余亩,今年预计收入能达80万元。”

涧峪岔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致力于解决季节性良田撂荒,留守老人种地难、粮食生产安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等问题,有效破解了全镇村集体收入仅靠政策性收入的这一难题。

涧峪岔镇人大主席黄彦军表示:“我镇将加大对社会化服务中心监管力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探索托管服务,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农机社会化+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积极发展菜单式、保姆式社会化服务,推动托管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全程服务,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全力以赴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为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

网编|王慧

来源 | 学习强国

© 子长融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