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合肥市出台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文件,自今年起,将围绕优势产业开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量子信息等特色专业职称评审,积极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突出品德首位评价。资格评审坚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倡导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文件强调,对违法违纪、弄虚作假等品行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

标准条件更趋完善。文件将标准条件分为基本条件、资格及能力业绩条件等,分别作出明确表述和界定,增加量化,减少定性,增强操作性。同时,业绩成果范围较其他传统专业进行了有效扩大,将专利获奖、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等纳入标准,如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单位科研、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过程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可作为业绩成果申报高级工程师职称。

“破四唯”和“立新标”并重。文件合理设置了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充分体现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和评审工作实际,不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突出工作能力和业绩考核,对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可不作论文要求,相关专利成果等实绩材料均可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

同时,标准文件充分考虑人才实际需求,对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申报专业不一致无法直接认定的博士、硕士毕业生进行了明确,毕业从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参加相应专业工程师、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审;对大专、中专毕业生申报评审助理工程师进行了突破,从事本专业工作分别满三年、五年,无技术员资格也可直接申报。

此外,合肥市结合实际,参照外地做法,在初评阶段设置了三年过渡期,在此期间内,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相关学历、资历限制,直接申报相应级别职称,告别“爬楼梯”式资格晋升困扰,充分满足新兴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直评快报”的迫切需求。(盛荣长)